2024年07月10日 星期三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实验小学
教改提质 遇见更好的自己
张树枝 彭玲

    义务教育新课标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要在整个育人方式和培养人才体系上进行创新和改革,使教育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故而,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实验小学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倾听者和学生探索者、体验者、合作者、实践者的角色定位,形成了以“一个共同体、三个关键点、五条成长路”为框架的“135”教学改革体系,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有所乐、学有所长,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构建“一个共同体”

    让教师成为教改主角

    为实现“促进每个人的成就与成长”的美好愿景,让新改革的路径固化下来,一个全员覆盖、互听互援、互动共进的“学习共同体”应运而生。它由校长任组长,精选32名市县校的骨干教师与12个模范班级汇聚成领航力量,推行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及领航教师多层级管理模式,旨在搭建师生跨界融合的大舞台,同步激发个体学习主动性,让每名教师都成为课改主角、每个班级都成为课改舞台、每名学生都成为课堂主人。“学习共同体”的组建为竹溪县实验小学推进教学革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聚焦“三个关键点”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紧扣“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这个教改核心,竹溪县实验小学坚持聚焦学生核心素养、课堂、教师专业发展三个关键点,让教适应学,让教辅助学,让教服务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教师作为策划者、组织者,要通过沉浸式问题情境导入,采取自主探索、协同合作及深度探究的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探索中自主获取知识,启迪深层潜能,唤醒个性意识,构筑了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成长生态系统。这个过程侧重于优化学生主动学习的路径,从被动接受转向积极互动,确保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构建知识体系;教师则在深入的教学反思中积淀教育智慧。

    聚焦温暖润泽课堂构建:教师作为倾听者、引导者,要赋予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营造一个充满关怀、鼓励和自由探索的阳光课堂环境,深挖每一名学生的独特潜能,贴近他们的内心世界与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实现学生间的互信、赏识与协同发展。

    聚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作为领导者、调控者,要跳出传统的“师徒传承”和“个体探索”模式,运用“焦点学习历程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等先进方法,通过密集的观课实践细腻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与需求,从学生的成长视角精进自我反思与教学策略设计,转型为研究导向和创新实践兼具的教育专家。

    探索“五条成长路”

    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高效的教改模式不仅要得到全体师生的思想认同,还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竹溪县实验小学通过“学、引、变、导、评”五大路径稳步推进教改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字当头改理念。学校着力于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与专业技能提升,以“自学专著勤分享、群学标准勤研讨、外学名师勤实践”为途径,在“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探索中,采撷智慧成果,优化教法学法,精进教研能力。

    “引”字领航改思路。学校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团队的领航作用,全面贯彻“科研驱动学校发展”的方针,积极推崇全面融入、实时互动的参与模式,鼓励教师通过外出访学研学、专题研讨课、领航教师公开课等实践途径,深入领悟并践行先进的课改理念,进而孕育出个性化教学理念。

    “变”字主导改模式。学校一方面重构教学空间,将传统的秧田式座位调整为更加便于互动的“U”型布局,增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合作,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另一方面变革备课方式,围绕“以生为本,先学后导,情智共生”的教学理念设计预习单、学习单和任务单,形成高品质的教学设计,助推课堂减负增质。

    “导”字辐射促协同。学校通过家长课堂、家委会、新课研讨、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等丰富多样的活动,着力构建师生和谐、家校携手、校际联动的沟通桥梁,推动课改理念的融合与实践,有助于学生在民主包容的教学氛围中激发内在动力和创新精神。

    “评”字护航促发展。学校引入综合评估机制,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焦点,精心设计学生学习历程观察与关键事件记录量表,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进程,不仅为教师优化教学流程提供了直观依据,也促进了教育实践的持续进化。

    随着“135”教学改革新体系的实施与推进,竹溪县实验小学学生的综合素养大幅提升,教育质量逐年攀升,在2023年秋被授予“湖北省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校”称号(全省共28所)。“独行快,众行远”,全体实小人定会精诚团结、凝心聚力,把“135”教学改革新体系研究好、实践好,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成长的道路上闪闪发光。

    (张树枝 彭玲)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