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校家社周刊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日
做好职业启蒙促儿童社会性发展
高诚

    每年的高考结束后,很快就进入填报志愿的环节,不少考生都对大学想读什么专业感到迷茫,对未来想从事的职业方向也不清晰。大学专业虽然不一定与将来从事的职业一致,但在儿童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对他们提前进行职业启蒙还是很有必要的。儿童的生命成长,事实上就是不断形成自我认知和各种身份认同的过程。家长在把握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儿童形成积极的职业认知,激发他们的职业兴趣和梦想,为儿童将来融入社会、适应社会奠定一定基础。

    有研究表明,职业启蒙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职业启蒙能够通过引导儿童对兴趣爱好、自我能力、自我意识等内在特质的探索,协助其挖掘内在的发展资源,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职业启蒙可以帮助儿童了解各类不同职业的要求和行为规范,增强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激发儿童对各种职业的探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儿童了解不同职业的价值,培养儿童的同理心和社会情感能力。

    儿童职业启蒙,起于“职业”、重在“启蒙”、成于“教育”,主要任务是构建儿童初步的职业认知,为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儿童职业启蒙,不是具有类型教育特征的职业教育,不是面向未来就业岗位的职业培训,不是倡导儿童的过早教育分流,不是把家长和教育者的愿望寄托在儿童身上,而是普及职业基础知识、提供职业准备的预备教育,以减少将来职业选择时的盲目性。

    家庭是儿童职业启蒙的主阵地。有研究发现,儿童未来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走向与家庭环境、家庭关系、父母教养方式息息相关。儿童职业启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认识职业、认识社会,首先始于家庭。家庭是整个社会生活的浓缩空间,是儿童最早接触到职业活动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使儿童具备初步职业概念的第一任老师。不管哪一种家庭环境,父母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家庭成员的职业体验和职业情感,往往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儿童的职业观念,影响儿童的职业认知和选择。职业启蒙实质上是一种“儿童社会化学习”。家庭作为儿童参与的第一个社会化场所,在一定程度上给儿童提供了角色模型,儿童模仿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来积累生活经验,完成基本的社会化。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帮助和引导儿童做好职业启蒙教育。

    一是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基于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儿童多以“听中学”“看中学”为主要方式获取职业认知。家长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儿童了解家庭成员以及亲朋好友所从事的职业,与儿童交流和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职业。可以引导儿童通过阅读、观看纪录片、参观职业场所等方式,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工作特点、内容、环境、要求等。从生活的一些场景入手,建立儿童当下学习生活与未来工作世界的联系纽带,激发他们对工作世界的探究兴趣,拓宽儿童的视野。

    二是引导儿童参与多元化职业体验。职业体验是借助职场参与、情景模拟、剧本表演、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儿童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等,给儿童以职业代入感,让他们获取并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职业体验以“模仿体验”代替传统的“知识讲解”,将较为抽象的职业概念具象化、生动化,帮助儿童通过对角色的模仿与观察、任务的操作与体验,感悟职业的价值意义和角色内涵,获得对职业的真实理解。要多创造让儿童亲身体验的机会,积极寻找可供儿童体验的真实职场,带儿童到父母、家庭成员或者亲朋好友的工作场所去参观、感受,还可以让他们亲身参与一些简单的工作,指导儿童在亲力亲为中理解职业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

    三是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职业启蒙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的教育活动。儿童职业启蒙离不开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是职业启蒙和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家长应在平时生活中鼓励儿童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多动手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动力。儿童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儿童在劳动教育中提升职业认知、培养职业情感,从而助力其社会性发展。

    (作者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