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吉林化工学院
坚持“四个聚焦”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李瑶 沈士彬 赵雨 李超

    吉林化工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建立的7所化工类高校之一。在66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我国石油化学工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走特色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

聚焦需求导向

打造“大化工”学科专业集群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发展根基,以培养符合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特色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OBE理念为引导,以国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为引领,优化整合资源,主动对接产业链、创新链,主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积极开展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培育发展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化工类、材料类、生物制药类、航空类、装备制造类等高水平专业集群。同时,学校依托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464”产业新格局,紧密对接“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聚焦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文化旅游等新的支柱产业,设置了通用航空、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批战略性新工科专业,主动适应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67%的本科专业与石化行业相关,形成了服务石化产业的“大化工”专业集群优势。

    目前,学校建有10个硕士授权点、52个本科专业。建有吉林省优势特色学科5个、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个、国家教育部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装备制造类专业集群获批吉林省首批转型试点专业集群。学校获批博士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聚焦内涵发展

构建“11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适应新业态、符合新需求、应对新挑战”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教学改革创新,系统构建了“1131”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形成了“工程师的成长摇篮,管理者的培养基地”的办学特色。

    积极推进“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关键、实践能力提高为重点、教学模式改革为支撑、能力培养知识体系为核心,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课程思政”思政育人体系。建有国家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36门。

    充分发挥毗邻大型石化企业地域优势和“校企同生共长”办学优势,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打造“企业实验班+基地+园区”实践平台,建设2个国家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实践基地;建立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吉林省首批工程应用创新训练中心、绿色化工现代产业学院等8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2021年,绿色化工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省级首批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2023年获批国家现代产业学院培育项目。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成为学校办学的中流砥柱。学校拥有国家津贴获得者4人,教育部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高层次人才及吉林省B、C、D类人才55人次。

    学校5项作品在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黑科技”展示活动中获得奖项,其中国家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学生在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综合能力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得第二名。近5年,学生竞赛获国家奖102项、省级奖1046项,“互联网+”大赛成绩居省属高校前列,进入中国大学创业竞争力排行榜前200名。近两届,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近年来,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连续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建校66年来,学校为国家石油化学工业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和管理服务的优秀人才,在专业领域呈现出较强的发展能力,为祖国石油化学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聚焦科教融汇

实施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

    学校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积极推进科研创新,实施有组织科研和有组织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学校与吉林化纤集团合作成立吉林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研究院,共同围绕碳纤维产业发展开展科技攻关。2024年年初,启动“百名博士专家进百企”活动,推动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张吉波教授团队开发的吗啉和吗啉一甲吗联产工艺技术在产品平均能耗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在全国多地落地投产,该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的医药以及农药等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刘治刚教授团队于2020年成功开发出的用于新冠病毒检测的纳米磁珠技术,极大缩短了华大基因、达安基因等核酸检测试剂盒的上市时间。目前,“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用于新冠病毒检测在国内外20余个厂家推广应用超过8000万人份,为突发新发的重大病毒性传染病防治提供了可靠的关键技术储备。

    学校现有省级科研平台24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近年来,学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30余项,有18项国家科研项目、32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成功立项,签订校企合作项目548项,为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聚焦产教融合

培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主动服务石化产业发展。近年来,学校成功突破化工过程优化节能、换热网络优化节能、精细化学品合成等先进技术,先后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中化吉林长山化工有限公司、辽源市新世纪精细化工厂等企业实际应用,完成常减压装置、乙醇装置、气体分馏装置、尿素装置、吗啉装置、芳烃联合装置、有机硅装置等实际改造项目近百项,有吉林省“双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近30亿元。近5年来,学校与吉林市163家化工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并开展科技服务和交流合作。

    主动服务生态强省建设。学校与地方联合成立了环境容量与产业结构选择创新研究中心,建立了环境容量动态监测平台,开展了现状环境容量测算和现状环境容量组成分析,为地方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提供科学依据。学校为20余家企业消除泄漏事故200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近2亿元,并成功主持吉林市丙烯槽车泄漏事故抢险救援工作,避免一起特大公共安全事故的发生,被评为国内公共安全突发事故处理的成功战例。积极为多家石化企业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宣传与培训,年平均培训50余场,培训安全管理人员一万余人。

    近年来,学校获评吉林省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示范高校A类、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A类,先后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获评吉林省振兴老工业基地服务先进单位,成为“全国地方高校卓越工程教育校企联盟”“中国生物能源产业联盟”发起单位。

    而今,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吉林化工学院正在努力书写建设教育强国奋进之笔。

    (李瑶 沈士彬 赵雨 李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吉林化工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7/04/08/ZGJYB2024070408_b.jpg 08 中国教育报 9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