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4日 星期四
讲好思政课道理的七项要求
刘建军

■理论特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而且全面论述了讲好思政课道理的基本要求:讲准、讲全、讲清、讲深、讲透、讲实、讲活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讲好思政课的道理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也是对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根本要求。那么,怎样才算是讲好思政课,有哪些方面的要求呢?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深刻揭示了思政课的本质,而且全面论述了讲好思政课道理的基本要求。

    2013年11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讲全、讲透、讲实”的要求;2014年12月,在南京军区机关视察时,他强调要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讲全讲透”;2015年11月,在给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的重要指示中,他强调要“讲全、讲准、讲透”;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他要求思政课教师“讲深讲透”,“讲清楚、讲透彻”;2022年4月,在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提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的要求。

    把所有这些论述综合起来,就形成七个方面的基本要求:讲准、讲全、讲清、讲深、讲透、讲实、讲活。

    一是要“讲准”。就是要准确,不能讲错,也不能讲歪。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是前提性要求。做到“讲准”,首先要在立场上正确和明确,要在气场和气质上拿捏准确。只有立场站得稳,才能观点上讲得准。要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立场上,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直气壮地讲道理,以正大光明的姿态讲正大光明的道理。在思想观点的讲解上要做到准确。思政课教学不能简单地念书本,而是需要解读和阐释。要准确把握理论观点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让解读和阐释符合原义,既要讲出理论的丰富内涵,又要保证不走样不扭曲。还要在语言表达上做到精准,不说外行话,不说模糊和容易误解的话。当然,语言表达上的精准是相对的,有可以自己发挥的空间,并不是说只能照本宣科,完全重复经典语录、领导人论述和党的文件,否则就会呆板了。

    二是要“讲全”。就是要完整、全面,不能断章取义,不能以偏概全。全面性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学习和宣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基本要求。我们通常讲“全面准确”,说明“全面”和“准确”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走向了片面性,当然也就不准确、不正确了。特别是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全面”,不论是“四个全面”还是治国理政中一系列“全面”性要求,都突出表明了“全面”性的重要。思政课教学具有全面性系统性,致力于使学生完整掌握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种随意取舍教材内容,自己熟悉的就使劲儿讲,不熟悉的就一带而过的做法是错误和有害的。当然,这里的“讲全”也不是面面俱到、事无巨细,更不是不分轻重主次,而是指没有片面性,不破坏完整性。

    三是要“讲清”。就是要讲清楚,讲明白。习近平总书记曾要求宣传思想工作阐释好“中国特色”,做到“四个讲清楚”,即“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教师要想站稳讲台,就必须做到讲课清楚。不仅口齿要清楚,而且思路和逻辑也要清楚,这是起码的要求,当然也是较高的要求。因为理论上的道理往往盘根错节,不同层次的道理纠缠在一起,需要我们在层次上分清楚,做到化繁为简。不只在粗线条上讲清楚,讲清楚基本观点,而且为了有效解答学生的深层思想问题,有时还需要在细节上讲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学生关注的、有疑惑的问题其实也就几大类,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

    四是要“讲深”。就是要讲得深入、深刻,体现用学术学理讲政治。讲理论不能停留在字面上,不能停留在总结知识点或复述基本结论上,而是要能深入进去,把思想过程和深刻道理讲出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好,领导人的论述也好,表面看起来都不深奥,但又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要能把握这些深刻内涵并把它阐释出来。可以从某一点深入下去,进入更深理论层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际上,有时候不一定讲得那么高大全,从一个问题切入,把一个问题讲深,最后触类旁通,可以带动很多关联问题,有可能是一通百通,提纲挈领。”当然,这里的“深”应该是学理的深刻,而不见得一定是学术的精深。因为真正精深的学术往往是曲高和寡,大多数人听不懂的,这样就违背初衷了。

    五是要“讲透”。就是透彻、彻底,把道理展现得晶莹剔透,没有死角,没有晦暗,没有“夹生饭”。这是理论阐释的最高境界,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高屋建瓴的思想高度,需要有深湛的研究,而又跳出这种研究达到一种统观的境地。要对所讲之理了然于胸,而且能直抒胸臆地表达出来。“讲深”相比来说是更容易一些,它主要是一种学术境界,而“讲透”则更高更难,它是一种思想境界。“讲深”不是目的,它是达到“讲透”的路径和通道。“讲深”有助于“讲透”,但并不直接等于“讲透”。因为“透”主要是一种贯通性和贯通感,是融会贯通的境界。如果只在某一点上孤立地求“深”,一味地求“深”,而没有一定的广度相平衡,也不能算是“透彻”。对于理论来说,“透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彻底”。马克思说:“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可见,“彻底”并不是指走极端和钻牛角尖,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根本逻辑。

    六是要“讲实”。就是要真实、踏实、接地气。如果只是把道理讲得很通透,却不能联系当下实际,那也是不够的。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讲道理、作评价的时候要注意分寸,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不能有虚浮矫饰之气,更不能流于花言巧语。讲道理难免抽象,需要调动抽象思维,也需要逻辑上的推论,但不能只是在思辨王国中转圈子,而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要联系当今世界的实际,又要着重联系当前中国的实际和学生学习的实际,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把道理讲得实实在在。在结合实际讲道理的时候,不仅要有事例和经验描述,有时还需要有一定的数据作为支撑。理论联系实际,关键是要实现理论与现实的对接,这是并不容易的。有时候可以直接地实现对接,但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才能实现对接,为此就需要教师有独到的研究和阐释能力。

    七是要“讲活”。就是要生动活泼,不那么呆板枯燥。“讲活”有两种:一是低级的“讲活”,二是高级的“讲活”。所谓低级的“讲活”,就是那种讲得很热闹,学生也很爱听,但缺少思想含量或思想深度,但听过之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讲活”,是更高要求,是在讲准、讲全、讲清、讲深、讲透、讲实基础上的“讲活”。其实,在“讲实”的过程中,已经包含着“讲活”的意思,因为当教师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的时候,已经不那么抽象和刻板了。当然,在坚持“讲实”原则的时候,特别是在教学风格上面,也要体现虚实结合,以免“过实”而缺乏灵动性。因为单纯事实和数据的堆砌很容易显得枯燥呆板。因此,讲道理要体现思想智慧和人文精神,要把道理本身的生命力讲出来,把事实和材料激活,并善于根据具体需要调整创新教学方式。此外,还要有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要口语化、脱稿讲,如果有点风趣幽默就更好了。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