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育人成效,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集团)兴围小学和家长统一家校共育理念,让家校融合成为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学校以“五育并举,全面发展”为指导,坚持家庭教育是“根”、学校教育是“本”、社会教育是“叶”,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大教育格局,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教育体系。
家校和谐,同心共育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职业、阅历、特长对学生来说都是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了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校共育,学校每学年都会举行家长进课堂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们聊聊自己的工作,谈谈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工作前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还组建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师队伍,邀请在家庭教育、家庭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成绩比较突出的家长分享他们的成功经验。
学校常年开设“爱家”“书香家庭”等各种家校共育活动,通过“亲情一句话”“共读一本书”“每天一锻炼”“每天练一练”“每月一故事”“每月一次参观访问”“每月一次家庭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
实践赋能,同培共创
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重要作用。“孩子们将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通过劳动播种希望、收获果实、实现梦想、扬帆远航!”学校德育处张副主任表示,近年来,学校为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自理能力,积极推动小学生生活劳动“多重奏”。学生通过与家长互动,学习烹饪、维修、家务、种花、养蚕、茶艺、手工等,拓展劳动教育的外延,形成教育合力,劳动观念如春雨般渗入学生的心田。
“一直以来,我都十分认可兴围小学的育人理念,给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四季都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带孩子们探寻自然,感受四季、了解生活,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爱上生活。”学生家长表示,学校设置的多样化课程,使孩子们体验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学会珍惜劳动果实、尊敬劳动人民,进而在心中萌发劳动光荣的种子。
问题驱动,同心共治
针对家校联而不通、联而不合、联而不动的现实情况,学校建设一支主动作为的家委会队伍,联心共建。学校不断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积极树立先进家庭典型,评选“阳光家庭”和“才艺家庭”,宣传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学生家长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激励家长用充实丰富的精神世界温润孩子的心灵。
为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品质,学校还建设一支业务精湛的家庭教育指导队伍,联心共研。学校聚焦家长的内心需求和共育期待,由学校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和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组成家庭教育讲师团,不断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
校社联动,同向共建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学校通过与社区协同共育课程建设,充分盘活社区优质资源,线上线下联动,为教师、学生打造无边界的丰富成长空间,组织学生到高科技温室大棚探索无土栽培技术;开展“急救知识大家学”“重阳节进社区敬老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成为生活的小主人、社区的小公民。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茁壮地成长。”谈及孩子的教育,学校工会陈主席表示,近年来,学校积极创设沟通渠道,加强家校联系,不断细化学生需求,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家校共育,是一场温暖的相遇,穿越星夜与晨曦,只为那一颗炽热的初心。”学校德育处邱主任表示,家校共育,关键在“共”。只有在家校共育中画好“同心圆”,才能奔赴教育的美好未来。多元的课程,丰富的活动,让兴围小学的家校共育经验趋于成熟、有效传递。家校共育的实践路径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带来了“三赢”。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携手赋能,共促成长。教育从来不是个人的独奏,而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合作的协奏曲。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兴围小学将继续探索并创新家校共育模式,创造更好的教育生态,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真正实现同频共振,画好共同育人的“同心圆”。
(艾明 田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