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基地引领 平台融合 多元协同
——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于红梅 张昌宇 肖振东 王玥 董鹏中

    近年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开展战略合作,发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全国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培训基地、国家教育部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和新时代名师名匠培养基地优势资源,优化顶层设计,引领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锻造一支“院—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型、双师型、融合型特色高水平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发挥“头雁”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升教师素养。

    坚持立德树人,构建“三个聚焦”的团队模式

    聚焦“和爱仁心”“和爱沁心”“五爱润心”三个方面,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1.聚焦“和爱仁心”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培养创新融合的教师团队

    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秉承“以和立德,以爱至善,以和为根,以爱为导”的基本理念,制定《教师创新团队师德师风考核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开展信仰讲堂、志愿服务等活动,全面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团队教师5人次获得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杰出校长奖”,学校2022年获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2.聚焦“和爱沁心”的课程思政体系,实施润物无声的育人模式

    以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为主渠道,开展思政课程设计大赛、狠抓课程思政改革,形成“护理学基础”“老年护理”等5个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开发“小阶梯”等级学分课程资源,强化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联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上发力。

    3.聚焦“五爱润心”的教育理念,落实转化推广的育人制度

    深化“爱己、爱家、爱校、爱党、爱国”的主题教育工程,将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有机结合,叠加放大育人效果;学校护理专业通过开展“五四”文艺大赛、“一二·九”合唱大赛、“诗香书韵”诵读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晨读大赛、护理礼仪大赛、护士节授帽仪式等活动,使教育内容入心入脑;实施导师制续航工程,通过开展思政活动讲堂、“进百家社区、做健康宣教”志愿服务等相关活动,切实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可转化、可推广的一体化育人制度和模式。

    加强平台建设,创新“三型平台”建设思路

    搭建立体化师资培训平台,建设创新型、融合型、双师型队伍,大力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和育人能力。

    1.校校融合,打造创新型教学团队

    依托吉林大学医学协作共同体、省内协作的高校等,形成“校本提升、高校引领”一体立体化师资培训平台,实施教师培训工程,提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信息化应用能力,到2023年底,创新性地开发了系统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已被认定为省级教学资源库(A+)。

    2.院校融合,打造双师型、融合型师资队伍

    采取“引企入校”“出校入校”等方式,实现校内导师提升实践技能、校外导师提升教育理论的“双提升、双融合”发展通道;成立了由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殷艳玲、市级名师曾丽亚领衔的市级名师工作室,教师考取养老照护、母婴照护等相关资格证书18项,“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

    3.双线并进,建设“五纵五横一平台”质量保障体系

    围绕教学团队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双提升”的总目标,建设“五纵五横一平台”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立自我诊断和改进机制,进行工作质量诊断,不断改进团队、课程建设质量,形成质量改进螺旋;为推进建设项目有序实施,实行季报和年报相结合的成果汇报制度,每个季度对项目建设进度、建设效果等情况进行信息报送,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对偏离工作目标的小组限期整改,建立团队成员与管理者之间的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团队成员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解决方案。

    强化协同育人,建立“三协同”育人机制

    加强校校协同、校院协同、校企协同,建立协作共同体,推进一体化协同育人。

    1.建立校校养老育幼协作共同体,发挥共建共享作用

    遵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两项原则,实现内涵、特色、协调三个发展目标,按照共同体章程完成相关任务;选派团队教师分方向参加协作共同体院校组织的相关会议及培训,共同探讨养老育幼领域人才培养、课程开发等任务;牵头立项国家级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与重庆医药卫生学校、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团队成员单位共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及教学资源库,与金华职业学院共建微课程专业课程,与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医药卫生学校共同完成“双元制”、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2.建立校院省内外同类院校合作体,发挥引领辐射作用

    作为吉林省仅有的中职学校国家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发挥对西部协作院校的帮扶作用,辐射引领省内外开设护理专业学校教师团队建设;与西藏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内蒙古乌兰浩特市职业教育中心、吉林省四平卫生学校、吉林卫生学校等省内外数十所学校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分享交流,累计受益教师100余人次,受益学生3000人次。

    3.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发挥双元专业育人作用

    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教师发展中心,聘请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4人,成立护理职业导师名师工作室;共同开展专业建设、课程资源建设等相关工作;实现与医院“零距离”“无缝对接”的专业教学模式,建立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协调的运行机制;目前共同建立了“校企互融、四对接、两覆盖”的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了“护理学基础”等5门核心课程标准的修订;建成了临床护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已被认定为省级教学资源库,被推荐申报国家教学资源库评选。

    注重项目实施,彰显“五点”实效

    注重特色高水平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实施,基地和学校共同发力,力求见诸实效,形成可借鉴的经验。

    1.专业有亮点,示范引领作用凸显

    2021年,学校卫生健康服务专业群被认定为吉林省中职学校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类),护理专业为专业群中重点专业;近几年,先后被认定为长春市护理专业职业体验中心、吉林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全国“标准化病人”培训基地、全国“1+X”证书试点项目“老年照护”“失智老人照护”“母婴照护”培训基地;建成了以人的生命周期为主线,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社会服务等“七位一体”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2023年被认定为吉林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A类);建成了基础护理、临床护理两个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2023年被认定为吉林省护理专业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库(A+),以上两个项目均被推荐申报国家基地及教学资源库;建成了国内首个以人的生命周期为模块的“护理职业体验中心”,以VR/AR技术呈现,使学生能“浸入式”体验各种常见的护理操作,获得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3项。

    2.课程呈涨点,课程资源广泛丰富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形成了“三通三导”模块化课程体系,共建成“护理学基础”等省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外科护理”等市级在线精品课程4门。团队成员主编、参编了《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等国家规划教材6本,编写的教材在省内多所院校推广使用;开发的基于系统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在西藏日喀则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应用,效果良好。

    3.竞赛破冰点,促建促改成效彰显

    团队教师在探索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始终秉承“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基本原则,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近三年共有20人次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团队负责人2021年带队参加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获得国赛二等奖、省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刷新了吉林省同类专业的纪录。团队其他成员参加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共获得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市赛1等奖3项;参加省优质课比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参加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性优质课大赛获得国赛二等奖3项,省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4.校企定靶点,社会服务能力提升明显

    以服务吉林省基层医疗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为需求,校企共建护理职业体验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及教学资源库,共获得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3项,每年可为1000余人次提供职业体验和社会服务活动。体验中心辐射吉林省10余所开设护理专业的中职、高职学校,百余名骨干教师受益。作为吉林省、长春市红十字会培训基地,每年为社会培养应急救护人员1000人次;开展“进百家社区、做健康宣教”社会活动,为社区居民、各层级学校开展疾病预防、基础护理等基础医疗服务,两年共服务2000人次。

    5.模式聚焦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着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基本原则,围绕“生命全周期”卫生健康产业链发展的需求,与相关医院深度融合,共建“校院互融、四对接、两覆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社区医院、养老康复中心等培养基层卫生健康服务类人才;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共500人次投入医院、社区进行志愿服务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每年有上百人被评为优秀实习生。近3年获评省级“三好学生”1人、省级“优秀学生”1人、省级“最美中职生”1人、“新时代好少年”2人,4人获得国家奖学金,2020级白医专(1)班学生李泽当选为全国学联第二十七届学生代表;学生共36人次参加护理技能竞赛,连续3年包揽省赛一等奖,近3年共获得省级奖项8项、市级奖项28项。

    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特色高水平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人文素养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建成集教学、实践、培训于一体的多功能护理实训中心和满足学生能力培养要求的校外实践基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学科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双师型、融合型特色高水平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不断丰富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探索学校优秀教师团队建设的“标准样式”。

    本成果是探索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育人体系的有效实践,是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引领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范例,专兼结合的“创新型、双师型、融合型”结构化教育教师创新教学团队建设经验在省内外多所职业院校交流推广。

    (于红梅 张昌宇 肖振东 王玥 董鹏中)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长春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践探索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7/02/07/ZGJYB2024070207_b.jpg 07 中国教育报 8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