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要闻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从盛会领悟“双轮驱动”
高毅哲

    上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以“三合一”的形式举行,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隆重颁发,令人瞩目。

    此前,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综观本次评奖的全过程,本身就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导向范本、效果范本。

    先看科技创新。

    身为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创新是应有之义。但什么样的科技创新才能跻身国家奖励的殿堂?这才是关键。

    本次盛会举行前,5月1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中,补充了一句“应当坚持国家战略导向”。

    也就是说,新条例此句变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应当坚持国家战略导向,与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

    而在有关方面的官方通报中,此次评奖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就是“坚持‘四个面向(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并作出创造性贡献作为提名和评审的重要原则,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优化评审组设置和评审委员会专家构成,强化重点领域”。

    评奖导向如此鲜明,本次评奖结果也生动体现了这一点。

    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为我国高精度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体系建设作出杰出贡献,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取得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和界面高温超导等国际引领性重大科学突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高校团队,也都在各自领域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作出创造性贡献。

    再看制度创新。

    本次评奖结果一公布,舆论就注意到,三大奖持续“瘦身”,获奖项目总数在上一届264个的基础上继续减少,共评出250个项目,在减少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

    “瘦身”背后,大有玄机——

    奖项申报的规则,在2017年就从“推荐制”改为“提名制”。本次评奖,更加压实提名者对提名材料把关、协助异议处理核查等责任。对违反规定的提名者将给予通报批评、一定期限内暂停其提名资格,直至取消提名资格等处理,并由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此外,评审时间也大幅压缩。有科研人员表示,本次花费在“报奖”和“评奖”上的时间精力明显减少,极大减轻“填表”负担,很受大家欢迎。

    种种举措,不一而足。但目的是鲜明的:以科学的方式,评选科学的成果。

    此次盛会以最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双轮驱动”的导向、效应。

    对标对表科技强国建设五大任务,教育系统科技工作也应更加积极主动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双轮驱动”,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锚定2035年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目标奋勇前行。

    (作者系本报记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