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乐的北仑学子 区教育局供图 |
|
扫描二维码 观看视频 栏目主办:中国教育报 栏目协办:学科网 |
■融媒体教育局长访谈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56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宁波市北仑区榜上有名。依港而建、因港而兴的北仑区地处浙江省陆地最东端,是浙江省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国家级功能区最集中的区域之一,也是宁波港通天下的“高能门户”。近日,北仑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海达做客中国教育报融媒体局长访谈直播间,详解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北仑路径”。
扬帆起航
把优质均衡的蓝图绘到底
主持人:当前北仑区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北仑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有没有独特的经验和举措?
李海达:1984年北仑区开发建设之初,教育底子薄、基础弱,可以用“一穷二白”来形容。针对这样的情况,北仑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办好每一所学校、开好每一门课程、教好每一个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为目标,努力建设优质均衡的教育体系。1986年,北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1996年,在全省县市区教育20项指标综合发展水平评估中,北仑区位居第一;2003年,全区所有乡镇街道被评为省教育强镇;2009年,获评“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2013年,在全省率先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
近年来,北仑区将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列入北仑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行动的核心目标,与区域重大工程一体推进。2023年10月,北仑区接受了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实地评估,30条典型做法集成“北仑经验”,获得高度评价。我们做了几件事——
实施“十项工程”,细处着手抓暖心实事。投入1.63亿元,实施教室清凉、饭菜保温、护眼灯光改造等“十项工程”,全面升级改造校园、教室、食堂及上下学接送等环境设施。北仑区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实现教室空调、智慧黑板等硬件100%覆盖,既有效破解了教室冬冷夏热、粉笔粉尘刺鼻等问题,也为开展暑期托管、科学教育等提供了先决条件。去年以来,又加速推动了午休躺睡、最美上学路等工程。
建立“十项机制”,完善制度抓保障升级。建立特殊群体关爱、随迁子女就学“零门槛”、教育高端合作等“十项机制”,在资源扩充、教师培养、师生关爱等领域,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如北仑区在全省最早实行了积分入学政策,近年来又一直坚持“1分入学”政策,让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全部能够在北仑区接受义务教育,且能入读公办学校。
采取“十项举措”,多维发力抓办学质量。采取课程改革、校超联赛、家长成长学院等“十项举措”,从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系统内外三个维度发力,推动“五育”融合。如去年北仑区创新举办了中小学生篮球“超级联赛”,把学生篮球赛从校园搬到城市中心的体育公园举行,面向社会开放并进行线上直播,吸引大量市民关注。
乘风破浪
将“差距”转化为“长板”
主持人:北仑区是如何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瓶颈问题的?
李海达: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主要是城乡、区域、校际、群体之间的“四大差距”。北仑区积极扩优缩差,将差距转化为“长板”,迎风而上、勇毅前行。我们做到了——
缩小区域差距,整体扩优提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更多随迁子女需要在北仑区就学,区域年均新增学生近4000人。北仑区教育局与大数据中心一起精准分析人口趋势,科学布局教育资源。近5年,投用12个义务段学校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3万个,确保了符合条件的儿童100%在北仑区接受义务教育。今年,计划教育设施投资8.84亿元,同比增长12%,新增中小学学位5160个。同时,注重教育资源统筹,逐步整合小规模学校,适度增加九年一贯制学校。
缩小城乡差距,重点扩优提质。着力完善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体制,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坚持“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项统一,确保教育公平;加快旧学校、偏远学校改造,全区学校塑胶田径场100%覆盖,室内运动馆建设率达90%。此外,北仑区设置了农村特岗津贴、特设骨干教师岗位,推动名师优师、青年教师和待遇保障向偏远学校倾斜。
缩小校际差距,联动扩优提质。全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实现教共体全覆盖,助推小规模、偏远学校质量提升。扎实推进智慧教研,构建教研室—教学共同体—教研组三级教研网络,全面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赋能课堂教学。近年来,北仑区中考学生总分标准差始终处于全市低位,有效控制生均差距指数。此外,还设立了区教育装备专项资金,均衡配给各类资源。
缩小群体差距,精准扩优提质。聚焦“随迁子女”群体,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保障政策,对学位矛盾突出的区域实行大学区招生,全力保障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完成6所“民转公”学校规范工作,全市率先实现义务教育段公办学校覆盖率、义务教育免费率两个100%,义务教育段全部为公办学校,随迁子女全部入读公办学校。同时聚焦“特殊儿童”群体,建立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制度,建设职高、幼儿园“卫星班”,完善特殊教育体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就学率达100%;构建“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助学帮困体系,区财政保障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爱心营养餐资助,涵盖随迁子女,实现应助尽助。
勇立潮头
开启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主持人:展望未来,北仑区将重点推进哪些工作?
李海达:2024年,北仑区重点推进“十大行动”,开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航程。在这里,重点分享其中的三项行动。
一是和美生态重构行动。北仑区将抓住评价这个“牛鼻子”,科学分析当前教育评价的核心要素,充分结合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省教育生态监测等评价指标,参考先进地区经验,建立以“师生关系”为导向、从起点看变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纠正“五唯”等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扭转教育外部生态,改善教育内部生态,优化个体发展生态。
二是全域教共体建设行动。深化“浙江省义务教育全域教共体办学试点区”建设,出台有北仑特色的相关实施方案,确定一批试点学校,积极打造“三通”教共体,实现“学位互补、师资互派,课程共享、教研共建,平台同创、资源同步”,全区义务教育融合型教共体(教育集团)比例达到95%以上,形成教共体建设的“北仑经验”,积极创建国家级教共体办学试点区。同时,试点建设融入“未来社区”的新型教共体。
三是“五育”融合升级行动。深入探索课程改革,变革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做强“校超联赛”等新型的“五育”融合平台,在项目化载体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校家社协同共育。同时,进一步深化科学教育,提高硬件配备水平,打造更多数字化实验室和高水平人工智能实验室,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为培育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