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生李姗反哺母校,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
“我想帮年轻人在创业路上走得更远”
本报记者 唐琪

    “前十名只有我们一家中国设计师品牌,从一个侧面见证了这些年的努力,也说明在帽饰这个目前仍由海外品牌主导的领域,我们拥有了一席之地。”

    在网购平台“天猫”的店铺交易量近7日排行榜上,选定“帽子”分类、高单价区间,由北京服装学院毕业生李姗创办的品牌Shine Li排名第六,其余上榜的都是海外知名品牌。品牌共同创始人、李姗的丈夫苏文,自豪地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

    不仅如此,该品牌还曾在2018年登上巴黎高定时装周的舞台,李姗的故事则入选北京市教委汇编的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事迹。

    近日,记者到访李姗的帽饰工坊时,她正忙于秋冬新品的研发。只见她素面朝天、长发随意绾在头顶,手把手地教帽匠调试缝纫机选择一款最合意的帽檐走线。

    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设计创作上,是她创业12年来一直秉持的信念。

    不过,这样一位“只关心创作”的设计师,还有一重身份——北京服装学院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李姗曾在北服学习7年,创业初期又在学校的帮助下以较低租金进驻中关村时尚产业创新园。她一直将母校的培养和帮助牢记在心:“我知道创业有多难,所以想尽可能地帮年轻人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她的工坊长期向学弟学妹们开放,仅上个月就接待了来自北服的50多名有创业意愿的本科生。在这里,他们近距离接触帽楦、原料、工艺流程,与李姗、苏文交流,感受创业的真实魅力。

    万事开头难,李姗的第一家店开得尤其难——彼时,作为刚刚创办、毫无名气的设计师品牌,她想把店直接开在高端商场北京SKP。几经波折,用真诚打动商场招商部门后,她才在地下一层的角落里争取到一个开设临时店的机会,“一个月,卖得不好就走人”。

    那一个月,李姗“天天像打仗一样”,带队销售、连夜补货,还要抽时间推出新设计……试用期满,品牌的营业额超过所有人预期,也创造了商场开业以来地下一层的销售奇迹。品牌得以扎根下来,第一年就拿下了商场内同品类的销售冠军,并且一路保持至今。

    品牌慢慢成长起来,但没有一帆风顺。曾经的李姗坚持专注于线下的服务和体验,“扬言”不想做线上。

    后来,因为大环境的变化,他们只能迅速调整战略,开网店、做直播。如今,品牌的线上营收已经占到整体营收的70%以上。“想创业的年轻朋友们一定要不断学习新技能,及时适应环境,作出相应调整。”李姗说。

    学生们很喜欢听李姗的创业故事。除了邀请学生来参观交流,李姗还经常返校担任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评委,为在校生初创项目提供指导。

    她发现,现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很强,想法天马行空,“比我们读书的时候眼光高远多了”。但学生们的创业项目书往往过于宽泛、不够细分,而且动辄想自建平台,实际上目前的能力、财力、人力并不足以支持这些想法。每次她都会逐个点评、提建议,“希望他们从很宽泛的道路上再聚焦一些,不然走着走着就迷失了”。

    “李姗是北服众多成功创业的校友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北京服装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续延说,“她把在学校学到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转化为优秀的作品和产品,产品既有艺术水准,也实现了商业价值。”

    如今,李姗担任创业实践导师的第一任聘期已圆满完结,取得很好效果,母校又向她颁发了为期5年的新一任聘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