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师:我没想到这次实践作业是我求学以来最有意义的一次作业,它教会我们爱自己、爱他人和爱世界。”这是2023级新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的评价。
长沙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教学团队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遵循“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金课”标准,聚焦学生心理特点、心理需求和成长任务,系统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实现课程“四维目标”(价值塑造、知识建构、技能掌握、自我认知),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2019年—2023年,学生对教学团队授课满意度从89.79%提高到97.73%。
推进四项措施
打造必修课教学团队
团队坚持“以学促教”,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规范和伦理要求,端正政治站位和职业站位,自觉肩负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以训促教”,每人每年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培训不少于40学时,参加学术会议不少于12学时,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能力;“以研促教”,团队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常态化集体备课,梳理教学思路、把握教学难点、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法;“以咨促教”,团队成员每周为学生提供至少4个时间段的心理咨询服务,实时了解学生心理需求以及面临的人生课题,授课更贴近学生生活。
教学团队将专业提升作为立身之本,协作互助作为凝聚之魂,发展进取作为动力之源,9名核心成员中3名获得省级教学竞赛奖项,获评省级教改项目4项、省级教改成果2项,获得“金课团队”称号。
实施“一轴三融”
优化必修课教学内容
一轴指以大学生成长发展主轴,构建心理健康概念、心理适应、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挫折应对、情绪管理、恋爱心理7个主题为核心的课程知识体系。“三融”即“融思政、融实践、融思维”。“融思政”,28个思政教学点,不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在课程内容中,而且将必修课的思政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融实践”,围绕8个主题开设16个学时的实践课程,通过认知实践巩固心理健康基本知识,获得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通过操作实践,帮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心理调适的技术。“融思维”,培养学生志存高远、勇于行动、坚韧不屈、积极乐观、承担责任、善于合作和不断成长7种具有成长意义的思维模式,形成接纳自我、专注成长过程、相信任何领域内能够通过努力得以发展的成长型思维。
优化整合后的教学内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静态知识迭代升级为“如何做”的动态知识和“如何思维”的策略知识,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高阶性。
注重互动体验
丰富必修课教学方法
教学团队运用体验互动式教学方法,营造“理解尊重、真诚开放”课堂氛围;精心设计“一段视频、一项心理测验、一次讨论、一折角色扮演、一个案例分析、一项互动游戏”教学环节,互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全教学流程;灵活运用微助教、Kahoot等智慧教学工具,师生互动突破时空限制;借鉴PBL教学法,把教学班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由教师精心设计的仿真问题情境的实践作业,自主收集资料、集中研讨,创新解决问题方法,并在全班分享实践成果。融合了探究式、合作式、研究式的PBL学习方法,促使学生提升开放思维、创新意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学习具有挑战度,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激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知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到生成、深化,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和高级思维在体验中得到训练、提升。
突出形成评价
创新必修课考核方式
单一的结课考试窄化了教学过程和育人过程,不利于检验“四维目标”的达成,教学团队采取“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课程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汇聚多渠道、多角度、多场景的信息,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突出评价内容多维度,包括个体出勤、项目演示、课堂参与度、活动活跃度、小组贡献度以及结课考试等方面,评价更真实、准确。其中,理论讲授课考核由三部分构成,包括结课考试40%+学情表现(出勤、参与度、活跃度)30%+个人体验活动(3次体验任务并写出报告)30%,将学习过程比重调整到60%;实践课考核由两部分构成,包括个人实践活动(采访、观影、阅读)50% +小组实践活动(出勤、项目演示、小组贡献度)50%。
教学团队“多元化”“多维度”课程考核方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的评价,学生在考核中自主表达观点,深入自我反思,增强了考核的有效性和价值塑造的内生性。这种课程考核方式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和认可。
(龚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