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九儿:
把黑土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本报记者 却咏梅
图画书作家九儿 蒲公英童书馆供图
《我的家》 九儿 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我最早知道九儿,是2012年她创作的第一本图画书《妹妹的大南瓜》,她以自己在东北农村的童年记忆为引,描绘了温馨有爱的兔子一家的有趣故事,让人眼前一亮。

    之后九儿不断有新作品出版,2014年,她与彭懿合作创作了《妖怪山》;2015年,她创作了《回不去的故乡》《想要正好的遇见》。这一次,我被惊艳到了,尤其是《回不去的故乡》中的一幅素描画让我至今难忘。黑白画面中,一大片古老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一个长头发的小女孩走在一条通往远方的路上。笔触极其细腻丰富,只有真正熟悉那片土地的人,才能画出其精髓,那是她的生命所在。从此,我便开始关注她。

    10多年间,她创作了《不要和青蛙跳绳》《鄂温克的驼鹿》《十二只小狗》《纽扣士兵》《大象的旅程》等10多本图画书,几乎每一本都是畅销书,相继荣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绘本奖、文津图书奖等各种大奖,她也从一个雕塑家,跨界成为一个图画书作家。

    6月21日,九儿携新书《我的家》参加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我再次遇见她,听她讲述黑土地的故事。

    “小时候,我的家在东北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那里有一望无际的黑土地,我的童年时光,就在这片物产丰富的土地上度过。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随四季的变换辛勤劳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小孩子们也一样参与到家庭的劳动里,力所能及地帮大人干活,所以我很小就清楚,种子如何发芽,庄稼如何生长,人们如何用勤劳的双手,让黑土地生长出各种粮食。”九儿娓娓道来,“一直以来,我总会回忆起儿时的故乡,在那辽阔的土地上,所有的生命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色彩和力量。”

    《我的家》是九儿根据自身童年经历创作的图画书,以黑土地上的家为背景,描绘了故乡的肥沃与富饶,全景式地回顾了充满烟火气的乡村生活。在新书发布会上,专家学者们与九儿一起就该书呈现的故事内容和创作理念展开对话。

    “九儿一直在寻找自己想要表达什么,通过图画书想要跟当下的孩子和未来的孩子说什么。实际上她找了很多的途径,最终她把跟黑土地之间的情感和她成为今天的自己的那种联结,全部放进了书里。”在阅读推广人、童书译者阿甲看来,《我的家》反映了九儿与家乡深厚的情感联结,并在创作中不断挑战与创新,将真实照片与绘画巧妙结合,讲述了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

    儿童阅读教育专家王林特别提到九儿在绘画艺术上的自我突破和对故乡情感的回归,他说,九儿的作品不仅视觉上震撼,文字也同样打动人心,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与温暖。

    华人艺术家、插画家郁蓉认为:“九儿与家乡和黑土地的情感联结,像橡皮筋一样,可以慢慢扯远又回来,黑土地永远珍藏在她心里。”郁蓉坦言,灵感是感情引导的礼物,对家乡的情感为九儿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也为九儿在创作中赋予很多勇气和毅力,让她去面对挑战。

    有着四分之一蒙古族血统的九儿讲述了自己在东北小村庄的童年经历。多样的生活环境影响了九儿的性格和创作风格,她的故乡既有黑土地,也有草原和森林,“《我的家》的创作灵感源自画家蔡皋的一次讲座,‘创作就是在寻根’这句话触动了我。我便从土地和童年记忆中寻找灵感,用拼贴艺术还原家乡的真实景象”。

    一开始创作时,她尝试用传统绘画,但发现无论怎么画都无法还原心目中玉米地、高粱地和东北菜园的感觉。于是她便想到,不如把那些真实的、鲜活的、东北土地上的作物先拍下来,再剪出来贴进画里,而像动物、人物形象,因更具故事性保留绘画。最终呈现出拼贴和绘画结合的方式,也能让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更有真实感、代入感。

    生活在城镇里的孩子们,通常直接从菜市、超市甚至是外卖软件上获取食物,他们很难想象粮食从播种、生产到收获的全过程。创作时,九儿花了很大的画幅呈现东北农村秋收的场景,丰收的食物都被安排到恰当的地方,白菜收回来要捆在绳子上,高粱穗要剪下来拉到院子里晾晒,玉米先囤起来,蒜要编成辫子……她说:“我想让孩子们知道真正的秋收是什么样子的,粮食是怎么来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理解土地与人紧密的共生关系。”

    黑土地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其粮食产量约占全国粮食产量的四分之一。它是东北人民共同的生命记忆和生活空间,一代代人在黑土地出生,接受它的滋养。当一户户人家离开它,走进城镇建设生活,黑土地便成了不少人隽永的、乡愁的印记。对于九儿来说,亦是如此,她说,《我的家》是对土地、对家乡养育之情的回馈,“我做这本书时满怀深情,我就是土地上生命的一部分,我很接受自己从土地上出生、成长到消失的过程”。

    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说:“在我认识的图画书创作者中,九儿是最接地气的北方黑土地的讲述者。”在《我的家》中描绘的黑土地上,春天,各色头巾在田地中飞舞,村民在沙尘中不辞辛苦地播种;秋收时节,家家户户老老少少不分你我地共享成熟的瓜果;在冬天,孩子们从小就围在大人身旁学习包黏豆包……九儿在个体性的回忆中,找到了普适性的精神,读者在这样的故事当中,不仅能唤醒保护黑土地生态的意识,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命与自然的联结。

    从2012年的《妹妹的大南瓜》,到2024年的《我的家》,可以说是一种情感上的回归,也是一种延续。在九儿的笔下,始终承载着她对故乡黑土地的执着与眷恋。

    离家多年,九儿坦言:“我的乡音未改,我的创作也始终围绕着家乡、泥土、自然与生命,我想把黑土地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