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人工智能评阅作文可行吗
龚志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一批研究者和商业机构认为,要尽快采用智能机器来评阅作文。我对智能机器评阅作文持否定态度,认为起码在当下是不现实的。

    考试作文不是自由创作的文学作品,但与艺术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是个性化作品,其生成有一定的偶然性。而个性化思维与表达,是一切创新的思想基础。人的情感性、思维灵光乍现的偶然性无法通过逻辑编程来体现。

    认为智能机器能胜任评阅作文任务的人,总是拿智能机器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国际象棋冠军的案例来说事。这能说明什么呢?棋类的本质是一个数学问题,不存在情感、价值观判断。如何落子是靠前瞻性计算,而这正是智能算法的巨大优势。人在记忆、计算等数理方面比不上智能机器。艺术创作与写作的本质,不是数学问题,而是一个涉及知识、心性、修养、技巧甚至“美好的失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问题。作文是无法用智能机器来评阅的,起码人文时政、审美文化类作文是无法实现机阅的,除非改变作文的命题方式,把作文变成可进行逻辑论证和推导,且能用参考答案把各种可能性一网打尽。苟如此,汉语魅力与传统文化内涵将丧失殆尽。

    机器关于作文的某些数据统计分析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据了解,当前有些省份在高考作文阅卷中,创新性地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但仅将其作为辅助工具,起到类似论文“查重”和“质检”的作用,将有些有问题的作文(比如抄袭)挑出来,最终还是交由人来判别。所以真正评判作文好坏、给作文打分的还是活生生的人。

    针对人文思想、情感倾向、价值判断、文化审美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多元表达的判定,是目前人工智能的盲区。如果要让机器评阅作文,就要预先将人文思想、情感倾向、价值判断、文化审美等素养数理逻辑化。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变成了软件程序的制式操作者。这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与时代创新精神、个性化教与学背道而驰的。在使用英语作文、智能软件发达的西方国家以及在使用汉语作文的中国台湾、香港,都没有全面推行人工智能评阅大作文,因为大作文只有立意方向参考,没有标准答案,得分全靠阅卷者把握。这是一个鼓励创新的时代,我们应允许学生在立意、语言、行文章法等诸多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东西。比如“正能量”一词,对高中生而言,除了时代元素,还可以是生活化、地域化、家庭化甚至个人化的,学生在写作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用特殊的个人体验来论证。

    每年的高考阅卷,总会有学生作文给阅卷者以意外的惊喜或惊吓。智能机器评阅作文,必将导致师生迎合机器预置程序去学习如何写作文,如果机器评阅作文广行天下,汉语及其承载的文化、未来的人文创意产业等恐将走向萎缩灭亡,细思极恐。

    汉语起于自然人伦,字义、词性、句法、章法复杂多变,喻义、象征、寓言等言外之意,化用、移用、互文、交错等表现手法,是智能机器阅卷难以体会和评价的。有些错误,会形成独特的美感,属于“美丽多情的错误”,而机器是无情的。

    我年年都写高考下水作文,多年参加高考阅卷,对写作文和评阅作文都深有体会。只有常写、能写的人,才最有作文鉴赏能力。只会讲作文方法的人,是教不好作文的,也无法准确判卷,更不要说预先设置的阅卷程序。不少作文标题用了古文的文法、古诗的言外之意,内容用了比喻论证,如果用机器来阅卷,可能会判为错误,认为没有材料中的中心词,而实际上是有的。

    曾有一位擅长逻辑学的老师,专门命了一道法律方面的题来考我,让我写一篇作文。他看了我写的作文,对其立意、行文感到很惊讶。他告诉我:他是希望我写成一篇逻辑严密的断案式的分析文章,没料到我会这么写。不过他反复斟酌后,认为我写的作文可以得高分。我告诉该老师:因为这是语文考试,所以应以人文内涵为主。在语文学习中,逻辑学知识虽然不可或缺,但逻辑学不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中考或高考的作文,显然不能专考逻辑推理。

    不少考场得分不及格的套作作文,主题并没有错,但没有切合材料所给的特殊情境语境,阅卷者由此判定是考前准备好的套作作文,而目前的智能机器是无法判定这一点的,机器只认关键词,以及进行重合文字的比对。如果推广使用机阅作文,不用语文教师人工参与,会让投机取巧者有极大的作伪空间。教师也无须再教学生去体验生活和思考时代命题了。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会被所谓的智能程序吞没,失去学科独立性和魅力,这对语文人、语文学科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逻辑思维、体验思维、玄学思维是人类三大并行不悖的思维模式,不必也无法互相取代。机阅作文的本质是用逻辑思维消灭另外两种思维方式。语文学科当然要讲逻辑,但逻辑知识只是语文学科的一部分,而且不是核心部分,语文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维、语言、审美、文化。真正的作文评判,要综合语言、思想、情感、价值判断等来评定,包括共性与个性圆融互摄。语文学科是“无用之用”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和语文人需要有独立的精神气质。我们不能只图考场阅卷省事、省力而忘记了自己的学科使命,忘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当然,对待任何事物我们都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人工智能将来是否能发展到有效评阅作文,谁也说不好,但是起码在比较近的时间内,我认为人工智能是很难胜任作文评阅任务的。

    (作者系深圳第二外国语学校语文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