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日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重点——
山海情深跨千里 同心共铸中华魂
本报见习记者 郑翅

    ■春风习习

    西宁城北,元朔山下,位于青海省西宁市的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校园里,海派建筑风格与藏红色的墙面相映成趣。

    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所中学考察,了解当地深入推进教育工作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山海情深跨千里,一所学校承载着跨越千里的情谊,书写着民族地区教育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历史新篇。

    一校牵动三地情 明月何曾是两乡

    【总书记原声】

    包括教育在内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取得显著成效,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是一所隶属于果洛藏族自治州的寄宿制中学。在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条件艰苦,师资力量短缺、办学水平不高,“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一度是当地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为了更好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果洛州借助上海市对口支援的契机,在西宁建设了一所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2017年,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在上海的援助下开始建造。为了确保援建学校高起点起步,2018年,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加入上海大同教育集团。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自2019年9月开始招生以来,已有1400多名果洛籍学子从高原牧区来到省会西宁读书。目前,学校在校学生800名,其中藏族学生778名,占比超过97%。

    学校建成了,但要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还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2022年7月,秉持着“想让高原牧区的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援青初心,常途随上海市第五批援青干部人才赴青海开展“组团式”教育对口帮扶工作,担任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同行援青的还有6名教师。

    一番调研后,常途发现支教的教师大多有管理经验,他希望把援青教师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支教团队的工作定位就此确定——聚焦“立足课堂,教学示范”“联系组室,师徒带教”“兼顾管理,提升效能”,支教团队充实在教学第一线,既是学科骨干,又兼任管理岗位,以最大程度发挥支教教师的作用。

    “组团式”教育支援团队入驻学校仅一年后,2023年,该校本科上线率达71.43%,较2022年提高3.2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背后,是教师们倾注的大量心血。副校长钟祖华也是上海援青教师之一,回忆起初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执教历史学科的困难,他说:“当时最大的问题是,藏族孩子的文献史料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钟祖华在课堂上加强了对文献史料的讲解,以培养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钟祖华感到很欣慰,现在,在课堂上,学生们不再拘谨,能够大胆回答问题、敢于表达观点了。

    山海结盟,三地联动;东西携手,双向奔赴。

    为进一步促进东西部师生交流,上海大同教育集团先后组织17批88人次优秀教师赴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开展点对点专题培训,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也组织了46人次教师赴上海大同教育集团进行跟岗学习。同时,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每年组织学生赴上海、江苏研学,开展“同上一堂课”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增进各民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

    【记者观察】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的设立,让孩子们拥有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校园环境和数字化智能教室,共享援青教师带来的先进教学理念,为高原地区孩子点亮了一盏教育的明灯。自此,牧区孩子“上好学”成为现实。

    对口援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九大以来,教育部等部门通过中央专项向青海下达教育基建项目资金140多亿元,各类各项学生资助资金115亿元。各帮扶省市实施援建项目320个,370余所中小学校与青海中小学校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

    2023年6月,教育部与青海省会商会议、教育援青工作会提出,教育援青作为对口援青的重要内容,在服务青海发展和涉藏工作中发挥着重要基础性、支撑性、战略性作用,要努力打造新时代新阶段教育援青工作升级版,做好教育强国建设“大文章”。以果洛西宁民族中学为代表的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典型,无疑是对口支援成效的最大体现。

    培根铸魂润心田 同心共话中华情

    【总书记原声】

    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思政课的一个重点,讲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故事,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6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考察时,来到教学楼广场前同师生们亲切交流。高二年级学生索南多旦当时就在现场,他回忆起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和同学们感受到了习爷爷对我们的关心爱护,习爷爷的嘱托让我对未来有了更多期待,也坚定了我的理想信念——要为祖国作贡献,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提及对未来的期许,索南多旦神情坚定,“我的家乡有很多护林员,我的舅舅是其中之一,未来我也要做一名护林员,保护好家乡的生态环境,做巡山守林的生态卫士”。

    保护好绿水青山,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案例。如何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孩子们的心灵?

    ——开展主题教育,在学生心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

    高一年级学生尼东拉毛在“新时代 新家乡”主题思政课上拿着一幅图画,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自己家乡放牧方式的变化。她是家里的第五个孩子,只有大姐因为当时家里困难没有上学,剩下几个哥哥姐姐都读了大学。“我也要努力学习,实现梦想,将来当一名老师,让更多牧区的孩子能够有勇气走出草原,看到更大的世界,也有能力造福家乡。”尼东拉毛说。

    “我们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校工作的焦点,在主题教育中引导学生注意到可知可感的家乡变化,思考家乡发生变化的原因,基于老师的指导,学生们就能知道家乡的发展变化根本上缘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常途解释了主题思政课的设计目的。

    ——推进课程融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实践。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相关课程内容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机融合,结合新课标进行分析,回答怎样在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其如何延伸应用到日常课堂教学进行探索。”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教师齐江碧认为,教师应当从相关课程中选取出能够体现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教学内容,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课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达到教学目的。 

    ——创新育人方式,拓展育人载体。

    走进校园,一片“百草园”惹人注目,这是学校在上海市援青干部联络组组织下与青海省中医院合作共建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一个班级分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草园”,学生在锄地、种植、施肥、浇水、除草、采摘后压制标本过程中培养劳动技能,提高孩子们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传承中医药文化,弘扬国粹精神,从而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师生心田。    

    【记者观察】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回到家乡,做一名保护生态的护林员,做一名教师……这是牧区孩子们的远大志向,也是果洛西宁民族中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积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评价体系,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发行走进校园,引导青年学生树牢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一系列举措不断增强着青少年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育”并举齐发展 每个孩子都出彩

    【总书记原声】

    希望孩子们倍加珍惜这里的良好条件,心怀感恩、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立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努力为自己赢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常途注意到,果洛州人口稀少,自然环境严酷,音乐教育资源匮乏,孩子们的音乐梦想往往因缺乏专业指导而难以实现,他希望一部分孩子在经过上海音乐学院和青海当地专家的专业指导后,能够走上音乐道路。

    去年12月,在果洛州委、果洛州人民政府、上海音乐学院和上海市第五批援青干部联络组的携手合作下,中国首支藏族青少年管乐团——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正式成立。目前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共有96人,70%左右的孩子来自牧民家庭,其中最小的13岁。

    初一年级学生叶西才忠是管乐团一员,虽然在乐器演奏和乐理知识方面零基础,但在乐团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她的长笛演奏进步很快。“从刚开始吹音阶到现在能吹曲子,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兴奋!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音乐世界的美妙,我也感受到了无比的自由和愉悦,我很感激能有这样的学习机会。”

    今年5月,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亮相中国第十七届优秀管乐团队展演,叶西才忠和伙伴们演奏了原创音乐作品《格萨尔》选段《赛马称王》,悠扬的旋律征服了评委和观众,荣获“中华杯”优秀管乐团展演团队奖。

    “我们练习的时间不长,但是拿到了这样一个奖项,我们无比高兴,这也为我以后学习管乐铺开了一条希望之路!现在我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我会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在管乐团学习长笛的经历让叶西才忠明白了努力终会有回报,她还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考上上海音乐学院。

    “果洛州青少年管乐团的成立,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口支援政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大举措,将为学生丰富学习体验、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常途表示。

    管乐团、空手道队、机器人社团、书法社团……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社团活动百花齐放。“我们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注重品德和习惯养成,学生身心健康、体质监测达标,艺术素养和劳动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常途表示,在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越来越多的孩子发掘、发展自己的才华与潜能,在拼搏奋斗中各自出彩。   

    【记者观察】

    “五育”并举,彰显着新时代教育的鲜明底色。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三全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随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我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成长打下坚实基础,时代新人在不断成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