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智慧教育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依托云平台实现课后服务资源流动共享——
课后服务在“滚动”中缤纷多彩
陈刚

    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校地处城乡接合地带,学校生源相对薄弱,课后服务成为学校育人的重点环节之一。然而,学校在推进课后服务过程中,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信息传递不畅、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

    针对现实问题,学校通过创建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大端口,运用数字技术打造了课后服务一站式管理平台,集学生选课、课程运行、多元评价于一体,特别是基于全新的课程体系,在全校推出课后服务“滚动式”送课,实现了校内课后服务课程的高效化运行和智能化管理。

    学校以丰富教育供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一定程度满足个性化学习活动需求为目标,将课后服务纳入了教育教学总体安排,依托平台加强课后服务课程规划与设计,以体育、美术、音乐、劳动等课程为试点学科,构建了“一基两冀”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包含以学科学习为核心的基础保质服务课程,围绕人文、科技等素养培养的“七维”拓展服务课程和发展音、体、美兴趣特长的“三阶”选项服务课程。目前,学校共自主研发了32门特色课后服务选修课,在学校3个年级分类开展选项教学。

    学校“一基两冀”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学习选择,但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有限、学校学习场地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空内,充分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课程?对此,学校依托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化排课和高效管理,在全校推行课后服务“滚动式”送课。

    一是内容滚动。全校每周4次基础保质课程与1次“七维”拓展课程、1次“三阶”选项课程相结合,从而让学生在每周内开展1次不同的拓展课程、选项课程的学习。

    二是课程滚动。初一年级“七维”拓展服务课程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开展全员走班选修课程;初二、初三年级每学期进行一次课程滚动,上、下学期学生选择不同课程,进行走班学习。以此实现“七维”拓展课程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同时滚动。

    三是地点滚动。基础保质服务课程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学生在本班教室进行;“七维”拓展服务课程和“三阶”选项服务课程根据课程内容,让学生走出教室,开阔自己的思维,快乐学习。在推行“滚动式”送课中,学校还发现,在这一模式下,减少了每周固定课程给学生带来的疲倦感与兴趣缺失感,学生每周有新课、有不同上课地点,学习兴趣明显提升。

    在系统的课程体系、“滚动式”送课方式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健全课后服务质量评价制度,依托平台选课人数、课程活跃度、家长反馈等数据信息,及时调整课后服务课程开设、课程内容等,逐步实现课后服务向量化评价发展。

    数字化赋能课后服务的探索中,数字技术不仅盘活了校内教学资源,而且促使学校积极探索了课程资源的有效统筹,促进课后服务师资、场地、课程、活动等资源的流动共享,实现了跨年级、跨学段、跨学科的资源融通。

    (作者系重庆七中副校长、重庆大学城第三中学原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