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五育”融合 一体推进 以改革破除发展痛点
铜陵:新赛道上打造教育“新名片”
本报记者 方梦宇
优质教育给学生们带来更多的幸福体验。资料图片
扫描二维码观看更多内容

    早在2012年,铜陵便在全国率先推行“全市零择校”,一炮打响教育均衡的“铜陵品牌”。十年后,站在新的起点上,铜陵依旧以“改革排头兵”的城市气质成为全国首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面对着新形势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新命题,铜陵对标长三角,以改革破解瓶颈、激发活力,着力打造地方特色鲜明、基础服务完善、办学理念先进的优质改革实验区“新名片”。

    系统工程推动基础教育跑出加速度

    2021年,铜陵成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3年推进,综合改革实验区给铜陵带来的是系统推进,是融合共生,这是记者在铜陵市教体局对各业务处室采访的统一回答。

    “综改实验区的落地把铜陵整个基础教育的工作机制盘活了、理顺了。”铜陵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杨贤招介绍,为系统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2021年年底,铜陵市便以铜陵市委办名义下发《铜陵市建设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铜陵为此制定了“九大工程”,包括党建品牌领航工程、立德树人强基工程、优质资源扩面工程、教育评价改革工程、师资队伍提升工程、教育生态优化工程、课堂教学提质工程、智慧教育推进工程、办学活力激发工程。

    “每个模块在2025年前以何种路径达到什么目标,清晰完整。我们只需对标对表即可。”在教体局组织人事科科长马俊看来,改革系列举措的推进对于自身的业务工作可谓是直击痛难点问题的能量加持。“过往铜陵各县区间教师资源分布不均衡、学科配比不平衡、教师能力差异大等问题极大阻碍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作的推进。《实施方案》既定,市委、市政府站台支持,政策红利、资源分配等都是极大利好。”马俊表示,针对问题,铜陵市创新推进教师跨县区交流,出台相关实施意见,近3年共有近90名优秀教师参与跨县区交流。

    各县区也在系统工程中精准找到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路径——

    在“九大工程”的清晰脉络中,枞阳县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制定本县区综合改革实施框架。为了让改革举措接地气、解实难,枞阳县教体局会同县人社局、财政局、自然规划局和交通运输局等有关单位和部门,以座谈、听证等方式进行调研、讨论,以书面和网络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出台《枞阳县教育布局调整实施方案》,确定了“路线图”,绘好了“时间表”,制定了“任务书”。近年来,枞阳县系列教育“暖民心”举措频繁涌现。如针对“上学远”难题,该县创新采取“政府固定补贴+家长合理承担”运营模式,于2023年秋季学期在麒麟中心学校投放6辆校车;将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纳入全县中小学办学效能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对各乡镇、学校诉求,县级层面落实“第一时间听取、整理、研究、办理、反馈”的完整工作闭环等。

    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建设过程中,铜陵市始终把全面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作为关键之举。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清单,在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改革用人评价等方面均明确了核心标准和量化指标。

    “五育”融合成为改革核心抓手

    “五育”融合是铜陵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抓手,更是显著效果的具体呈现。2022年12月,铜陵入选安徽省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自此,铜陵便将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与省级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实验区建设一体推进,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实现同频共振、双轮驱动。2023年5月,铜陵市印发《铜陵市实施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优秀县区评选工作方案》《铜陵市“五育并举”示范学校评选工作方案》,真正将“五育”融合理念一竿子插到底,以政策杠杆撬动学校育人内部逻辑的迭代升级。

    翻开这两项工作方案,每一项都厚达30多页。“方案的研制过程历经数月,每个字都经过反复推敲、反复斟酌,评估细则的赋分机制更是改了又改。”铜陵市教体局基础教育科科长管婷婷表示,在市教体局对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推进“五育”融合事业的考评中,重视“融”项,即看重区域或学校在促进德、智、体、美、劳各育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相互融合、贯穿和相互支撑。同时还重视效果:在考评中,更加聚焦县区和学校是否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是否突出“五维”等向度。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铜陵市教体局以机制统领,将融合思维从区域向学校辐射——为学校搭建融合执行框架。

    铜陵市教体局竞技体育与艺术科科长刘从斌感觉,一个月前刚刚新鲜出炉的《铜陵市2024年第二届中小学生劳动能力素养大赛活动方案》极具铜陵特色。小学不同学段、初中、高中年级均有规定的团队项目和个人项目,而且各有评分标准,“亮点是贯穿于其中的劳动素养、精神锻造”。

    在市级指导下,各县区也在“五育”融合的赛道上加速奔跑。如义安区近年来持续整合校内外美育实践资源,坚持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艺术展演“四位一体”,坚持开展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进校园”等活动;铜官区创新开展星级德育示范校和特色校评选工作,推广优秀德育经验。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闯出新赛道

    面对着新形势下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命题,铜陵延续着一贯的改革精神,聚焦区域、城乡、校际、群体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以痛点为导向,一一攻破。

    2022年9月,在义安区顺安镇,总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配备全新现代化教学设施的铜陵中学新校区迎来了第一批高一新生。到今年9月该校完成整体搬迁后,办学规模将达到3000人。高标准建设的省级示范高中铜陵中学新校区,将彻底补齐该市东部城区优质高中学校资源缺失的短板,进一步促进铜陵市域内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一子落,满盘活。铜陵中学整体搬迁后,原址办学资源移交给当地政府,成为义安区第三中学的办学地点,而原三中旧址则腾挪给义安区实验小学,解决了这所小学长达十多年的大校额、大班额的问题。校舍面积的翻番对校长耿芳来说,无疑是宣告了学校发展进入了崭新赛道:“学校有空间、有能力去回答更多优质均衡如何落地的命题,如修建体育场馆,把体质健康纳入体育教学质量监测之中;因地制宜划定班级劳动区域,利用现有条件开发小菜圃,体验春种秋收;增设多类功能室,开设阅读、体育、艺术、科技等60个社团……”

    腾挪之间,老校迎新生。同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优化布局中,铜陵市也以多种途径扩大优势资源,增强发展势能。如联合办学、结对帮扶、轮岗交流等。目前铜陵市已建成14个义务教育阶段联合办学体,覆盖学生近3万人。实施了两期教育结对帮扶行动,构建起市区学校与枞阳县薄弱学校全面交流沟通的“大通道”,市区优质学校从教育管理、教学示范、资源共享、教师培训、课程改革等方面对受援学校进行指导与帮扶。

    “对铜陵而言,入选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是荣誉更是挑战。实验区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的综合性改革,是一项教育领域系统工程。‘九大工程’不是单项比赛而是综合项目。”杨贤招表示,未来铜陵将以“九大工程”为抓手,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改革思想融入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努力答好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答卷”,打造铜陵教育改革“新名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