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实现“五育”融合
李化书
贵州省黔东南州岑巩县第三小学教师到从江县刚边壮族乡中心小学开展送培送教活动。图为岑巩县第三小学的教师在给学生上英语课。视觉中国 供图

    ■采取“五育”融合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教学目标较为模糊、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固化、忽视实践性教学活动等问题,使英语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教师应尝试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避免单纯的“输入”和“输出”,应根据“五育”融合理念开展教学互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应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育,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指导学生探究不同语言文化的特点并灵活应用到实际交流中

    ■“五育”融合要求教师重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

    

    英语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通过“五育”融合,即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有机结合,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五育”融合的课堂视知识为个体内在自我经验的获得过程,强调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告知的,而是个体主观参与并对现有事物进行不断改造的能动的创造过程。在英语学科教学实践中,采取“五育”融合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解决教学目标较为模糊、课堂教学模式相对固化、忽视实践性教学活动等问题,使英语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以教学目标确定课堂起点

    在德育维度,教师可设定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学习英语的深层缘由,正确认识并尊重我国传统语言文化与英语文化的差异,学习并欣赏英语语言文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运用英语进行信息交流,帮助学生树立中华语言文化自信。例如,开展中西方节日习俗讨论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尊重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智育维度,教师可设定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语言能力,并促进语言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语言训练,培养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英语运用能力。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对话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在体育维度,教师可设定教学目标:通过英语课堂教学中体育运动主题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引入奥运会、成都大运会等现实素材,利用英语介绍运动项目、解读运动规则、组织主题演讲和讨论,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美育维度,教师可设定教学目标:通过自制单词卡片、简笔画、思维导图等趣味工具,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英语介绍名胜古迹、制作英语宣传册等,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在劳动教育维度,教师可设定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相关主题,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教师可以用英语描述劳动工具和过程,组织校园清洁活动,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提升英语水平。

    以多维教学锚定课堂价值

    语言是文化的桥梁,背景文化知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尝试构建多维互动的教学模式,避免单纯的“输入”和“输出”,应根据“五育”融合理念开展教学互动,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应在备课时充分了解每个单元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挖掘每个单元中蕴含的“五育”融合素材,确定教学重点,统筹安排大单元教学。例如,在涉及环保主题的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教学活动,结合地理和生物学知识,探讨全球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日常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文化教学融入语言教育,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指导学生探究不同语言文化的特点并灵活应用到实际交流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或练习册上的阅读语篇,向学生展示相关的文化背景,如节日习俗、历史事件或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自主性。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文化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的利用、项目化学习等具体方法来实现多维互动教学。

    以课堂实践促进“五育”融合

    以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Don’t eat in class”(别在课堂上吃东西)为例,本单元所体现的核心素养包括:得体地表述不同规章制度、表达对规则的看法、运用换位思考及合理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由此设置单元大概念“无规矩不成方圆”,并通过三个小观念分别探讨学校规章制度、家规以及换位思考的重要性。首先,在谈论学校规章制度方面,可结合教材内容展示教师和学生在教室内制止违反校规行为的对话,帮助学生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巩固学生的规则意识。同时,可以通过学生之间关于学校校规的对话,丰富学生对情态动词的使用和对规则表达的理解。其次,在讨论家庭规则方面,教师可结合教材展示一名学生想约朋友去看篮球赛,但朋友因为家规不能去的场景。通过这种情境对话,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不同的家庭规则,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家庭环境。最后,在换位思考方面,教师可通过教材上的两封书信,展示西方孩子遇到烦恼时向专业人士或机构求助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如何以共情的方式写求助信。这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在不同文化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增强了他们的同理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不仅能通过学习否定祈使句(Don’t)及情态动词(can,must,have to)来谈论规章制度,还能以同理共情的方式有逻辑、有层次地写求助信,表达对不同规则的看法及修改建议。

    在具体教学安排中,教师可分五个阶段开展教学活动。第一阶段,学生通过读懂、谈论、理解校园内的规则,回答核心问题“What rules do we have at  school?”(学校有哪些规章制度?)并完成相关任务。第二阶段,学生概括表达规则的语言规律,并为不同公共场合创立规章制度。第三阶段,学生梳理并谈论家庭规则,回答核心问题“What are your own family rules?”(你有哪些家规?)并完成任务。第四阶段,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求助信和回信的写法,并从不同角度理解生活中的规则。最后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共情的方式有逻辑、有层次地用英文写信谈论自己的困惑,完成“如何写一封咨询规章制度的求助信”这一核心任务。这种整合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规则,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人教社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的第二单元“Travelling around”(环游)中,其单元主题是“人与自然”,讲述了几位年轻人的旅行计划。为了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的方式,以模拟旅游活动贯穿整个课堂。教师可以扮演导游,带领学生从游客的视角出发,结合导游手册(即英语课本),参观多个著名景点。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多个互动环节,如模拟购票、询问路线、介绍景点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的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行设计旅游行程,制作旅游宣传册或导游词,并进行小组展示。通过这些多维互动活动,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英语语言的实用性,还能在真实情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真正实现“五育”融合。

    总之,“五育”融合要求教师重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教师应强化教学中的互动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东湖校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