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哪里有需要,学校就办在哪里
——国家开放大学办学45周年纪实
本报记者 欧媚

    有这样一所新型大学,她的学生中有保家卫国的军官士兵,有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骑手,有奔走在田间地头的新型农民……她的校园无限宽广,跨越时空,没有围墙。

    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到转型为国家开放大学,再到办国家老年大学,办学45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办学,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发展之路,为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应时代而生

    国家开放大学是应运而生的时代产物,每一个脚印都踏着时代的节点,承担着历史使命。

    时针拨回45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和推动下,1979年2月6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28所省级广播电视大学同时宣告成立并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

    当年2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播出电视课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通过中央电视台主讲第一课——高等数学绪论,全国28所电大的42万名学生收看了课程。

    这42万人中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而当时他还只是一家机床厂的机械工人。3年的学习时间里,谭建荣一口气修完机械工程和电子工程两个专业,“电大课堂上树立起来的求实学风对我有着深远影响”。

    借助互联网技术,199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启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在这一阶段,学校探索面向农民、残疾人、部队士官、民族地区开展远程学历教育,有力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促进了教育公平。

    时代的列车驶到新的路口。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形态从相对传统、封闭向更加现代、开放转变,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成为中国也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电大再一次搭上了改革的列车。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揭牌成立。一所面向人人,没有围墙,超越时空,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并重,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优质教育资源集聚与共享的新型大学展现在人们面前。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23年3月3日,依托国家开放大学,国家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越来越多的银发一族通过国家老年大学的课堂学习知识技能,找到生活乐趣,开启人生的第二篇章。

    办学45年来,国家开放大学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作出了独特而重要贡献,每10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有1个来自国家开放大学。学校累计招收高等学历教育学生2572万人,占全国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的10.3%;累计毕业生1961万人,占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总量的8.5%;目前在籍生456.7万人,接近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的十分之一。

    在社会中办学

    国家开放大学的生命力在于“开放”,本质上,她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大学办在社会中,哪里有需要,开放大学就办在哪里”是国家开放大学一直以来的办学理念。

    下午两点多,北京望京商圈,结束了午餐高峰配送的外卖骑手高丰找了一个凉快的地方拿出手机。他没有刷短视频,而是利用没单的碎片时间刷题。他正在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物流管理专业,目前已经修了超过一半的学分,期待拿到大专文凭。

    “在国家开放大学的学习,对我工作很有帮助,能让我在北京立足。”高丰说。高丰的读书机会得益于国家开放大学与美团配送合作的“骑手上大学”项目,项目为有学历提升需求的骑手提供更便捷的深造渠道,从而为骑手扩大职业发展空间。

    在社会中办学,不仅在繁华的城市,也在广袤的乡村。

    在浙江省缙云县联丰村,4年前的烂泥塘,在村党总支书记楼干强的创意设想与大胆尝试下,变成了如今的荷花池以及800米长的卡丁车赛道,成了村集体增收的一个好项目。“想致富还是要靠学习,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领雁班的外出参观和实践教学让我萌生了这个创意。”楼干强说。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从2004年开始实施,依托信息技术,将高等教育资源输送到田间地头,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生力军。截至2023年12月,该计划累计开设13个专业学科门类,30个专、本科专业(方向),共招生107.5万人,培养毕业生74.6万人,毕业生留乡率超93%。2021年4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化最高奖——哈马德国王奖。

    在社会中办学,不仅面向年轻人,也面向老年人。

    “我的目标不在于拿文凭,而在于求知识。”不久前,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96岁高龄的退休教师邓仰清从国家开放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毕业,拿到了毕业证书。邓仰清退休后创办了两所老年学校。目前这两所学校都是国家老年大学的教学点,邓仰清继续在这里任教,他既是邓校长,又是邓老师,还是邓同学。

    从耄耋老人到创业青年,从乡村干部到技术能手,从外卖骑手到车间工人……办学45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办学,展现出了开放办学的磅礴生命力。

    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我们的知识来自空中的课堂,电波飞渡,汇成心中的黄河、长江……”这是国家开放大学的校歌。从诞生之日起,国家开放大学就带着信息技术基因。

    从广播电视启航,到开展网络教育,再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国家开放大学始终致力于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目前,国家开放大学拥有三大数字化学习平台——面向学历教育的智慧国开一体化平台,面向社会大众的终身教育平台,面向老龄人口和老年教育机构的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其中,学历教育平台开设181个专业方向、1.8万余门在线课程,支撑着400余万名学历教育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终身教育平台汇聚了超过100万个课程资源,注册用户达到680万人。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超过40万个课程资源,服务全国5.5万个学习点的2000多万名老年学员。

    “智能时代的开放教育要契合多样化、个性化人才培养的要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践行大规模个性化教学,实现‘因材施教’的回归与超越。”国家开放大学外语学院院长郑霁鹏说。

    国家开放大学打造的终身教育平台不仅使用了智能语音测评技术、作文智能评阅技术,还有最新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智慧学伴“白泽”。该系统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与知识点掌握情况,智能推荐“千人千面”的学习路径,从而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这个“大规模”是多大呢?仅以英语一科为例,每年选课人数就高达约300万。

    “建设一所链接世界的数字化大学”,国家开放大学将奔赴下一场山海。

    “展望未来,国家开放大学将紧紧围绕回答好‘教育强国建设,国开何为’和践行好‘开放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两个时代命题,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建强开放大学体系、建好国家老年大学,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开放大学新的更大贡献。”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启明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