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即,不少高校的新闻学子正在积极准备社会实践,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或用文字书写中国故事,用镜头记录乡村振兴,或以自编自演话剧、网络直播、纪录片等形式弘扬时代主旋律。他们以大学生的视角、年轻人的锐气,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社会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使命是培养能够胜任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这决定了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要重视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以更好地促进新闻学子成长成才。而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将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史教育和新闻传播课程实践体系,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突出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在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立体化育人格局中,不断提升新闻学子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才能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 将红色文化与新闻传播史教育有效结合,提升新闻学子的政治素养。新闻传播史教育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深入挖掘、悉心讲授新闻传播史中蕴含的追求民族解放、实现国家统一、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红色文化内容,对于培养新闻学子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投身强国建设的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新闻传播史课堂上生动讲授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瞿秋白、蔡和森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早期的新闻活动,润物无声地让学生领会党的新闻工作者忠于党、忠于人民的革命精神;着重讲授《向导》、《共产党》月刊等党报党刊在白色恐怖下的不屈不挠、坚持斗争,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心;讲好范长江、邹韬奋等党的新闻工作者的感人事迹,组织研读他们的新闻作品,能推动新闻学子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认识到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持贴近基层了解中国,才能讲好中国故事。 将红色文化与新闻传播实践紧密结合,提高新闻学子的专业素养。新闻传播实践是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的“第二课堂”,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是新闻传播课程的重要内容。在社会实践环节,结合重大历史纪念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组织学生广泛收集、整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通过现场观看当年的新闻报道,了解百年新闻事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作用,有助于新闻学子更深刻地理解新闻传播的时代价值,自觉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新闻传播人才。通过编辑、印刷党的新闻传播史读物,利用社会实践课程专属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宣传党史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也能促进学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以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为宗旨,组织新闻学子就地就近到学校周边的红色历史遗址、红色文化纪念场馆等开展新闻传播实践,是拓展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梳理党史军史中的红色新闻史,组织新闻学子将图文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新闻作业精心创作成新闻作品,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广泛传播,就是在红色文化传播、红色基因传承中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将红色文化专家引入课程教学,提升新闻学子的职业素养。自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以来,各省份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蓬勃发展,高校新闻学教师与新闻单位编辑记者互聘交流工作稳步推进。其中,进入高校新闻传播课堂的新闻编辑记者,都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坚定的政治立场,有着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他们政治素养高、专业素养强,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往往也都是红色文化传播专家,对党的新闻史和党的宣传政策了然于心。他们生动讲述自己多年来的新闻工作实践,诠释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既强化了媒体人在新闻理论上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也深化了新闻学子在新闻传播实践上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知,使新闻学子牢牢记住更多党的新闻媒体上所发表的感人故事、伟大实践。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到新闻传播一线开展新闻实战教学活动,如带领新闻学子到各级媒体参观学习,在台史馆、报史馆等地了解媒体发展的历史。在采编现场,请资深编辑记者讲授经典新闻案例和红色节目背后的采编故事。通过参观了解采编播流程,实地调研新闻生产的全过程,以及定期开展新闻现场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操课等,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新闻实战中,新闻学子的职业素养往往会得到真正提升。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新闻传播教育课程思政的重要资源,也是新闻传播实践的重要内容。“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就是要深入挖掘新闻传播教育中蕴含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红色文化与新闻传播史教育有效结合、与新闻传播实践紧密结合,在部校共建、校媒合作中善用红色文化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的综合能力,从而着力培养政治素养高、专业素养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作者系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