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协同育人培养体系。通过紧扣“一塑造”,发挥“两引领”,做到“三协同”,强化“四融入”,聚焦“五落实”,整合优化再升级,联动合力,形成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在遵循大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文化体验等形式,形成从点到面、丰富立体、辐射带动的生动局面。
“一塑造”:塑造“新时代红色工匠”
学院提出“红色工匠精神”,其内涵涵盖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追求卓越的精业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以“红”为价值追求,结合学院历史,凝练出“红色工匠”的文化底蕴,培养新时代“红心匠”。学院通过党建工作强化立德之本,以红色文化品牌深化思政教育,以红色日常管理发挥引领作用,以红色文化团队壮大宣讲力量,以红色资源传承红色精神。在“一堂大课”“两个协同”“三红育人”“四堂联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打造“631”红色育人工程,构建“3+4+5”红色文化育人格局,弘扬“红色文化教育”理念,使之成为学院学子的精神内核。
“两引领”:发挥好党建引领和红色文化引领作用
学院通过“党建品牌+红色基地”模式,积极拓展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构建红色文化育人矩阵。精心打造“红色育人思政馆”与校外基地,深化红色文化与党性教育。发挥“一馆一基地”的引领作用,定期举办红色主题党团活动,结合学院特色,形成独特的思政教育品牌。同时,创新红色文化课堂,开设“红色文化十讲”课程,融入南昌红色元素,提炼革命精神。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创新教学考核模式,探索红色教育新路径,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学生铸就坚定的理想信念,确保教育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三协同”:创新育人模式,构建“三段式三协同”新格局
为提升育人效果,学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三段式三协同”新格局,强化教育教学与服务管理的协同联动。将思政元素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利用校园文化与专业特点,无声浸润学生思想。
课程思政建设注重“五育”并举与“一类一品”相结合,形成互补的教学体系。全员协同育人,以“四堂联动”为基础,构建情境教学、实践体验等多元化育人模式。此外,学院还推行“产学研训赛”五维联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重视“第二课堂”,拓展红色教育基地,深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主题团日、“大思政课”文艺汇演等活动,展现思政教学成果,培养具备红色基因的新时代人才。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打造全过程、可持续、贯穿式的育人链条,实现1+1+1>3的育人效果。
“四融入”: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
为深化“红色工匠精神”育人,学院将其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将“红色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挖掘红色资源编写特色案例,融入理论教学,以案例和情景模拟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将红色工匠元素融入校园文化,通过校园红色环境、文化活动等,形成红色工匠文化品牌,激励学生争当红色工匠。将红色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在思政课和专业课中凸显“红色工匠精神”,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师徒传承关系,通过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将红色记忆融入实践活动,开展红色走读、文化汇演等活动,强化育人效能,形成特色实践育人模式。同时,加强劳动教育,设置专题课程,评选技术能手和工匠,建立评价制度,打造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五落实”:“做、唱、建、促、寻”“五落实”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革命精神
落实红色活动聚力,“做”红色青年。开展红色活动,培育红色青年。开展红色走读、汇演等活动,组建“红色党史宣讲团”,吸纳优秀师生,宣讲党史故事,让红色教育生动有力。落实红色歌曲传唱,“唱”红色经典。通过社团、文化节等活动,组织师生红歌传唱,激发爱国情怀,丰富校园生活,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让红歌历久弥新。落实红色阵地助力,“建”红色阵地。打造特色“红色思政育人馆”,运用声源交互体验深化思政实践;传承红色精神,建展馆、设班级、组社团,依托“青马工程”开展红色主题活动。落实红色教育固本,“促”红色教育。依托国防特色教育,开展爱国教育活动,融入革命传统精神,强化新生军事技能训练,增强国防观念,构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的有效路径。落实红色历史强根,“寻”红色历史。打造红色研学线路,追寻先烈足迹。线上线下结合,云游基地并实地走访,挖掘红色故事,融入红色文化,重温革命历史,强化青年学子对革命传统的认同感。
(张艳 程娜 钟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