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让教育回归本真 促教育生态和谐
——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大鹏华侨中学以“和谐润教”促学生优质成长
彭征宇 李少中 张明

    培养人的实践活动、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重要目标,教育必须为人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2017年,深圳市大鹏新区与福田区合作,积极引进享誉特区的教育品牌红岭中学(红岭教育集团),在大鹏华侨中学的原址设立红岭第二个高中部校区,创新教育发展模式,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共建一所完全中学——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大鹏华侨中学(以下简称“红岭大鹏华侨中学”)。2023年8月,学校搬入新校区,秉承红岭“求真·和谐”的教育理念,有效融合新时代教育思想和陶行知教育思想,践行“求真教育”,着眼学生天真自然的特性,以朴诚的教育态度追求自然本真的教育。学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让教师真教育、使学生做真人。

    依托红岭教育集团的独特办学理念、先进办学体系、优质师资队伍、丰富课程资源,红岭大鹏华侨中学传承红岭文化,打造深圳示范、湾区知名的样本学校,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征程。

    塑造校园“高品质文化”,彰显教育“求真思想”

    “求真教育”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传承与发展。红岭大鹏华侨中学的宏伟蓝图是办一所区域内优质学校,让学校成为学生睁开眼就想来的乐园,成为教师享受教育过程、舒展心扉的家园,成为家长信赖、寄托希望的田园。“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针对办学目标,把“求真”二字作为办学宗旨,贯穿落实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细节中。

    红岭大鹏华侨中学校长彭征宇对“求真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独特的见解:“‘求真’,就是追求真理,探究真知,崇尚真情,敢说真话,完善真我,成为真人,成就真才。对于学生而言,好的教育一定是朴素的,先成人再成才,把责任担当还给学生。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每名学生都能够发现自身的天赋和兴趣所在,聪明和智慧得到肯定与激发,从而沉稳自信地面向未来,赢得幸福美好的人生。”

    彭征宇认为,教育之道在于爱与榜样。榜样是行动、是示范、是智慧,更是用心、用情、用力的自然表达。有幸福的教师才会有幸福的学生,通过榜样、对话、激励等路径焕发教师本真,通过正向循环释放教师活力,校园自然“处处充满阳光”。

    学校以追求真理为基本内核,以学做真人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德才兼备、胸怀天下为最终目标,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把纯真的品德扎根在学生心中,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品质。

    创设“和谐教育”氛围,书写“校园美育”华章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教育,和谐教育需要和谐学校。和谐学校,就是把学校建设成适宜师生成长发展的“生长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促进师生全面和谐发展。和谐关系的建构,需要营造以和为尊、以和为贵、以和为美的氛围。在教育实践中,学校注重创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民主的管理氛围、开放的育人氛围、协调的家校氛围,为学校和谐教育的实施提供适宜的土壤,促进师生自主发展,实现和谐教育兴办的愿景目标。

    校园生活注重“和”之乐

    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可以带来心灵的教化。它不仅是指硬件的先进和物质的丰富,更是一种感觉、一种体验,是源于师生内心的幸福感受。学校致力于打造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美丽校园,让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享受优质的教育,让学生在成长阶段拥有一段美好的教育体验,形成完整饱满的人格,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学校期望通过“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怡情”,进而培养学生的生活激情,培育其美好的品行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核心素养得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展现、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学校通过构建家园式的生活学习环境,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数十个精彩社团为学生多元成才提供“快车轨道”。用“关注、唤醒、支持”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构建主动学习成长模式,以实现“教师发展有为、学生成长有劲、服务保障有力”的学校发展愿景。

    学生培养崇尚“和”之美

    面对当前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浪潮”,学校积极促进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名学生都实现自主和全面发展。

    “我觉得教育是一个很慢的过程,要用时间才能去见证这种开花结果。可能不在当下,可能多年以后我们才能看到教育的闭环。”教师吴红波来到学校已经8年了,在教学过程中,她一直践行着“慢教育”的真谛。学校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让教育在校园里真实而长久地存在,不急于求成,静待花开,减少教育的浮躁与功利,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建设上,学校围绕两条主线:一是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主线;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指导学生个性发展,引领学生卓越发展。优化和完善“启智、尚美、创感”三大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本课程个性化、社团活动课程化、培养方式多元化,合理安排自主性课程、多样性课程和无边界课程,积极创建高效幸福课堂。

    教学改革致力“和”之学

    学校倡导和谐教育,期望课程和教学双改革能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彰显个性的广阔天地,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思维的力量、合作的愉快、创造的喜悦、个性的张扬和收获的惬意。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引领教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方式优化教法,做到“备课精心、讲解精要、方法精巧、训练精致、批改精细”,通过抓好“备、教、改、辅、导、考、析”课堂教学七环节的工作,积极创建高效幸福课堂。实施“学本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倡导从学出发、为学服务、以学论教、因需定教,全方位构建尊重人、发展人、幸福人的生命课堂。

    学校管理建立“和”之序

    管理是学校发展、教师提升、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和助燃剂。学校通过构建相生互补的组织架构,重视多种管理手段的协调运用,坚持制度规划精细准确、实施过程精耕细作、结果运行精研深思、保障措施精准到位,努力追求共同理念下各主体间的和谐共进。

    教师万明明是学校高中部的团委书记,在谈到学校发展时,他说:“我于2017年来到学校时,当时只有一座教学楼,学生不多。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学校不断向前迈进。现在,学校在硬件设施、品质管理、办学实力方面都提升到了新高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成一所大鹏新区的标杆学校,我感到很骄傲。”

    近年来,学校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治校水平,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常规管理“组合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全力打造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师发展尊重“和”之异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价值主体,在学校教与学的过程中,学校树立“尊和”意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尊重教师的差异特点及不同需求,从而有效促进教师队伍的自主和谐发展。

    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名校名师的引领、全体教师的奋进。已在学校任教30余年的老教师李少中见证了学校的历史变迁,他说:“学校能够加入红岭教育集团,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管理体系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就像春天里的一股暖流,滋润和影响着学校的每一名师生。特别是去年搬迁到智能化的崭新校区,更能感觉到学校这几年的巨大变化。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跟着学校一起成长和进步,也正因为如此,我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充满自豪感和幸福感。”

    谢娜是一名年轻教师,她说:“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深深地吸引了我。它是一所包容开放的学校,给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平台。学生在这里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很多成长成才的机会。”

    彭征宇认为,创新性思维、批判性思考等能为学生提供强大的生存能力,能强劲助力学生走上人生“制高点”。他说:“我希望学校培养的是具有健康身体素质、强大内心世界、深厚文化底蕴、深刻思维方式、强烈责任意识和广阔国际视野的拔尖人才,这是学校的教育理想,能够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生命成长赋能。”

    “当看到秋天的枝头挂满果实的时候,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这种喜人的场景早在春天就开始了等待!”教师李晓恒谈及学生教育时表示,学校崇尚爱的教育,教师能够做到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名学生身上,让每一名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坚定“核心素养”导向,弘扬华侨爱国精神

    如今,大鹏华侨中学已与红岭教育集团实现跨区域合作,成立了红岭大鹏华侨中学。这所寄托华侨殷切期望的学校,赓续“坚苦、忠恕、兼容”的华侨精神,正在发展成为大鹏新区的教育新高地。“敢讲真话,学做真人,家国情怀,世界眼光。”这是周有光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学校的办学追求。“赢在中考高考是底线,超越中考高考是使命”,彭征宇表示,学校应当是向善向美的,“学真知”“践真行”“养真性”“探真理”“达真诚”,师生求真,各有特色、各有个性,又相映成趣、和谐相处。

    “求真·和谐”的办学理念从深圳市红岭中学走来,已经成为红岭大鹏华侨中学师生共同的精神追求。学校将继续走和谐教育之路,在承继“红岭基因”的基础上,为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探索一条新路,建构跨区办学、比翼齐飞、同频共振的“红岭系”优质教育生态,实现“明德知礼、学识渊博、体魄强健、特长凸显、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育人目标,让每一名师生都幸福快乐地成长,用和谐的音符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彭征宇 李少中 张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深圳市红岭教育集团大鹏华侨中学以“和谐润教”促学生优质成长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6/20/11/ZGJYB2024062011_b.jpg 11 中国教育报 12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