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重庆市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推进校家社协同育人——
“幸福合伙人”温暖每一个学生
本报记者 杨国良

    ■共同为孩子们打造健康快乐成长的“大本营”

    “叔叔,我种的花生需要浇多少水?”“叔叔,您看我挖的这个坑大小合适吗?”……身穿重庆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幸福合伙人”(以下简称“合伙人”)背心的刘国瑞在各班种植园穿梭,不断有孩子拉着他问。

    “这个玉米品种不太好,下次我带些新品种来。”“不同作物搭配的时候,注意要喜阴和喜阳都兼顾。”……刘国瑞边拿秧苗边说。

    刘国瑞是重庆市丰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他一起的还有22位劳动教育“合伙人”。3月29日,他们早早来到学校,整理茄子、辣椒、玉米等秧苗。这天,他们要带着孩子们到“幸福湾”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春播。

    “合伙人是由学校发出招募令,面向家长、社区工作者、党员教师等群体,按照自愿申报、双向选择、颁发聘书、培训上岗流程,遴选有爱心、有时间、懂教育、乐奉献的人员共同组建。”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副书记,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罗凤介绍。不到两年时间,合伙人从最初的10余人,逐步发展到200余人,全方位助力孩子全面发展,健康幸福成长。

    近年来,谢家湾学校丰都幸福小学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会全力支持的“1234”“合伙人”协同育人模式,“1”是指一个团队,“2”是指两项机制,“3”是指三类课程,“4”是指四大活动。

    “最近有些外省市学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今天,我早点去学校食堂看看。”作为合伙人之一的家长代表何女士,一大早就往学校赶,虽然全程参与了学校食堂供货招标工作,但她还是准备再去实地看看食物加工过程。

    为保障师生学得开心、吃得放心,该校沿用了集团总校谢家湾学校的做法,建立了合伙人“每日驻校观察”机制。每天1—2名合伙人自愿报名到校,做好“四观察三交流”,“四观察”即“课堂教学”“学校活动”“教师工作”“课后服务”,“三交流”即与学生、教师、干部交流,常态化、广泛性、全方位地观察、了解、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合伙人光看可不行,必须参与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罗凤说。学校建立合伙人“闭环决策监督”机制,让合伙人参与学校食堂管理、校服制作、研学机构选择等工作决策监督。组建食堂供货商招投标、临时询价、轮流验菜、陪同就餐、账目查验等工作小组,全方位闭环式参与管理决策。

    “合伙人又不懂教育,有些事情自己都搞不明白,怎么参与决策?”记者问。“不懂就要学呀!”罗凤指着会议室说,学校为合伙人开设了“幸福夜读”共进课程、“幸福行动”共育课程、“幸福开门”共享课程。

    “我喜欢和妈妈一起读书,和她聊自己的创意与理想,畅想未来的生活。”四年级(2)班学生孙三山和妈妈一起参加“幸福夜读”课程后说。“幸福夜读”共进课程是邀请合伙人家长走进学校,聚焦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带着家长学习进步,形成同心同向育人共识。

    “幸福行动”共育课程是邀请合伙人以劳动辅导员、法治班主任、“孝德润心”导师等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课程学习中。比如在“孝德润心”课程中,合伙人将带着学生在春节陪同长辈过年、为长辈送祝福等。

    “幸福开门”共享课程是结合合伙人职业特点、特长,请他们分期分批走进校园,每月为每个班级开展一次“幸福讲坛”,为学生带来收纳、理财、消防、爱眼护眼、服装设计等知识,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

    丰都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委主任代海门介绍,丰都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以知名专家为引领,以共育课程为重点,全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下一步,丰都县将聚力实施“一校一会一屋”共育行动、“一库一测一院”夯基行动、“一网一台一照”赋能行动等,积极打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升级版,全力提升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质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