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坚持“三个服务”追求 建设一流高校师资
东南大学党委书记 左惟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笔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系列重要指示,2023年教师节前夕提出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根本遵循。东南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社会重大关切、服务产业重大需求”的办学价值追求,加快打造一流高校教师队伍,扎实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学生为本,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组织开展两轮教育思想大讨论,重塑了领军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了“课比天大、生为首位”的育人理念。坚持强教必先强师的原则,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至善课堂”教师卓越教学提升计划,以激发教师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涵育教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形成了新时代领军人才培养的“东大模式”。

    牢记嘱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依托东南大学共建的紫金山实验室时强调:“现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颠覆性技术随时可能出现,要走求实扎实的创新路子,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立下功勋。”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坚持在服务国家中锻造人才,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深地深海等国家科技前沿战略领域,开展引领性、前瞻性的重大项目预研,集中力量培育颠覆性技术,着力解决制约国家发展和安全的重大问题和“卡脖子”问题。尤肖虎院士领衔的6G关键技术攻关团队,屡次突破技术封锁、创造了世界最高无线通信传输纪录。我们主动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立足江苏、辐射周边,布局南北、拓展全国,积极参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推动建设东南大学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研究院,打造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我们积极拓展海外优质生源基地和预科教育基地,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优质人才,服务国家外交战略。

    胸怀天下,服务社会重大关切。坚持在贡献中体现价值,积极在医疗卫生、教育、区域协调发展等社会重大关切领域贡献东大智慧。大力实施“特色医科攀升计划”,积极落实国家医疗卫生改革各项任务,着力建设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和介入医学工程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重大平台,服务“健康中国”战略。滕皋军院士首创了10余项介入新技术,完成了数以万计的介入手术,极大造福了广大医患群体。我们积极推动东南大学与国家和江苏贯通联动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建设,放大智慧教育平台的公共服务效能,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我们坚持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纳入学校工作重点,结合自身优势和对口帮扶的云南省南华县实际,持续探索和实践智力帮扶、教育帮扶、产业帮扶、医疗帮扶等精准帮扶模式,助力南华县顺利退出贫困县序列,并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我们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根据对口帮扶及合作高校的实际发展需求,加大对西藏民族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重庆三峡学院的帮扶力度。

    产教融合,服务产业重大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我们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坚持在创新中赢得发展,走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子,聚焦智能EDA工具攻关、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智慧能源、新能源电力系统、低碳城乡建设、智慧交通系统、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改进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在移动通信领域,我们承担国家6G总体技术研究项目等重大任务并取得了全球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探索“大学+实验室+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在南京与紫金山实验室和龙头企业共建“九龙湖信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促进6G等技术边研发、边转化、边落地。在集成电路领域,我们研制了多款以数据驱动为特征、国内首创的EDA工具,大幅提升了高端芯片的设计效率,部分工具已应用于国产高端处理器研制;首创了一种全新的高低压集成技术,成为全球制备功率驱动芯片的两条技术路线之一,通过与华润上华深度合作,解决了我国高端功率芯片无法自主制造的困境,产品已成功走向海外。东南大学始终将产教融合落在实处,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贡献智慧。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