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用科学家精神砥砺大学生成长
张洋

    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医学科学院院长颜宁日前应邀赴华中农业大学做客硕彦讲坛并发表演讲。颜宁在演讲中表示,科学研究要有坚持的决心和毅力,要努力进取、攻坚克难,要有“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只要努力,你一定也会得到你所尊敬的人的肯定和认可!”

    颜宁对待科学勇敢、专注,其自身的科研经历可谓极有价值的德育素材。在清华大学的10年间,颜宁在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科研成果,成为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引领者之一,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学术榜样。进入数字时代,科学技术加速迭代,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勇敢而坚定地走下去,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重要人生课题。透过颜宁等优秀科学家的经历,大学生要向榜样看齐,在科研领域无畏失败、敢于质疑、坚持理想,不断涵养科学家精神,在科研事业上也努力取得非凡的成就。

    当代大学生要学习科学家坚持理想的大无畏精神。坚持兴趣所在、确定研究方向,是坚定科研理想的重要前提。不被世俗观念所牵绊,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的事业,才是成为优秀科学家的基本品质。唯有深深的热爱,才有勇气不惧失败、永不言弃。高校对大学生科研精神的培养,首要是帮助学生唤醒其内在的人生追求,磨砺顽强的意志品质,引领他们在求知路上坚持理想、勇攀高峰,从而实现个人理想和报国情怀的有机统一。

    当代大学生要学习科学家挑战未知的探索精神。培养大学生敢于批判和质疑的勇气,就是激发大学生创生内在动力、拓展创新思维的过程。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提高全球高科技竞争力是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科学研究就是不断总结自己、不断挑战高难度的过程。要实现创新,必须培养深厚的创新意识,勇于挑战现有理论,积极探索新的方向和解决方案。高校一方面要提供良好的资源和环境,另一方面要创设多维度、跨学科的交流合作机会,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提供坚实保障。

    当代大学生要学习科学家朝乾夕惕的奋斗精神。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投身科研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败,守得云开见月明。只有不畏艰难、焚膏继晷地奋斗,在长期的研究过程中始终保持耐心和毅力,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实现创新和突破。涵养当代大学生的科学家精神,高校要充分结合各行业领军人物的奋斗历程和科研成就,利用榜样的力量鼓励、感召学生持之以恒奋斗、只争朝夕求索,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精神之光,从而追随光、成为光,照耀科学之路。

    当代大学生要培养善假于物的科研战略眼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年来,冷冻电镜技术以及AI技术的突破为结构生物科研水平带来巨大飞跃。利用AI赋能,基于结构生物巨大的结构库来进行药物设计、助力新药开发有望成为现实。不只是生物科研领域,在其他很多领域也都可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力。善用前沿科技,使其助力科学研究,是需要当代大学生认真思考的另一重要启示。当代大学生应高度重视自身数字素养的提升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勇于迎接数字技术带来的科研范式变革,善于利用数字技术推出更多科研成果。

    用科学家精神加快培养青年创新型科技人才,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科学家精神不仅是创新与求实的象征,更是坚持、奋斗、不畏艰难的生命力源泉。高校应聚焦科学技术对国家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作用,利用数字化媒体和社交网络优势,讲好科学家故事,促进优秀科学家与大学生的多元化互动,涵养大学生的科技报国情怀,努力造就更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人才。

    (作者系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