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湖南省津市市火花幼儿园的游戏课程改革经验
周颖文

    湖南省津市市火花幼儿园成立于1948年,至今已有76年的建园史。2021年被评为幼儿自主游戏活动及科学幼小衔接“两项试点”园后,幼儿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3年来,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一步步落到实处并初见成效,以游戏探索与实践为提质引擎,推进幼儿园发展。

    舍——提供儿童游戏的时间和机会

    在游戏的探索与实践中,幼儿园从“舍”入手,为课程“瘦身”,让游戏成为课程的根基和主体,保障游戏时间,为儿童提供更多的游戏机会。

    舍“园所特色”,减少预设性课程内容。在2021年以前,幼儿园以“幼儿园多元整合资源包”为基础课程,还加入了“蒙氏阅读”“创意美术”“奥尔夫音乐”“阳光体能”等课程内容,以预设性课程内容为主。在开展游戏实践后,幼儿园大幅削减预设性课程,以主题活动为课程内容框架,兼顾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围绕主题遴选教育活动内容作为课程资源,也不再以具体教育内容的实施情况作为课程评价依据。

    舍“集体教学”,增加幼儿游戏活动时间。目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每天不超过一个,保证幼儿每天户外自主游戏时间至少1小时、室内自主游戏时间至少1小时。

    舍“统一行动”,创造充分体验游戏的机会。游戏的时长和频次至关重要。充足的时长与频次,能确保儿童在相对持续的一段时间里与材料充分互动,从中获得体验材料、构想计划、动手制作、想象替代,并提升效能感,为其未来的学科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幼儿园力求减少幼儿游戏的碎片化现象,除了入园、离园、进餐、午睡,以及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其他活动时间均在满足幼儿游戏需求的基础上由班级自主安排。

    活——打造儿童游戏的空间和环境

    幼儿园以儿童需要为基础,“活”用每一份资源,打造童年乐园。

    因地制宜,灵活利用每一平方米。“寻找”室内外每一平方米可利用的游戏场地,找到可以开发和利用的空间和设施,满足幼儿的需要。如园内操场上有一圈樟树,间隔均匀地分布在操场四周,正好作为秋千、绳索玩具的支撑架;在风雨走廊中设计了三组难易程度不一的滑索;在沙水池上增设了遮阳篷;进门处的大厅和走廊也可以用于幼儿雨天活动;孩子们“开发”四楼空置的房间,建设了中医馆;托班走廊装上了积木墙……

    巧用材料,激活更多玩法。在儿童手中,相同的材料能够每天有不同的玩法。幼儿园充分支持他们的“奇思妙想”,如充分利用自然物:随处可见的树叶、石子、树枝、果实、花瓣等成为“小厨房”的材料;在这些材料中加入画具、保鲜膜等,“小小艺术家”就能大展身手了。又如废物再利用:家中废弃的锅碗瓢盆不仅成为孩子们做饭的工具,还能充当打击乐器、化身为沙水区的游戏材料……幼儿园将材料分类摆放,但从不限制其功能与玩法,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移动、创新材料的用途,用自己的方式发现、探究和解决游戏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获得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积极协调,盘活游戏场地。幼儿园借社区“三改四化”的春风,为幼儿争取到幼儿园东侧一块约1000平方米的空地,建设成山坡、沙水结合,充满自然野趣的多元素户外活动场地。

    随——落实儿童游戏的观察与倾听

    教师在游戏中有效观察、“一对一”倾听、科学分析再予以支持,促进幼儿游戏水平和质量的提升,助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跟随教师,做有实效的师资建设。坚持每周二开展集体教研,邀请湖南大学幼儿园(以下简称“湖大幼儿园”)园长张静来园诊断和具体指导,派教师到湖大幼儿园跟班学习,通过云端参与湖大幼儿园教研等方式开展“自主游戏”专题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水平。另外,还通过赠书和读书分享活动鼓励教师通过阅读专业理论书籍提升自己,通过游戏案例分享活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

    跟随儿童,做实游戏中的观察与倾听。幼儿园鼓励所有教师重视在游戏现场观察幼儿,辨析幼儿正在发生的学习。教师在复盘观察工作时,回看照片与视频,发现幼儿不一样的学习方式。2022年,《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发布后,幼儿园积极探索“一对一”倾听幼儿。班级教师利用餐前餐后、离园前及游戏后的时间进行“一对一”的倾听,力求每周每一名教师都能倾听每一名幼儿。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提升保教质量的重要抓手。未来,幼儿园将继续基于幼儿发展优先理念,在积极探索幼儿室内外自主游戏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师幼共建的活动环境,寻找更多适宜的活动材料,放手给予幼儿更多的自由和支持;同时,在支持和引导幼儿积极探索周围世界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助推儿童充满自信地成长。

    (湖南省津市市火花幼儿园园长 周颖文)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