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布局
校企“双元”育人提升学生求职竞争力
通讯员 钟兴茂 记者 倪秀

    ■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

    本报讯(通讯员 钟兴茂 记者 倪秀)“我们的学生不缺工作机会,有时候他们的眼光反而‘挑剔’了。”近日,当记者问起今年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时,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胡代明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原来,就在这两天,一家南京的公司向学校提出了10个名额的招聘需求,但最终因学生觉得离家太远,只有两名毕业生愿意去。胡代明还要不断去给企业解释情况,并再次去推进这项工作。

    “听起来可能有点‘凡尔赛’,但这就是事实。”胡代明介绍,从去年秋季至今,共有376家企业先后到校招聘,提供岗位近2.3万个,应届毕业生与岗位比例1∶6,尤其制造类专业近10年毕业生求人倍率均在10以上。

    为何该校的毕业生如此抢手?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布局和招生计划,是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胡代明介绍,学校建立之初就与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等重装企业一起布点建设,这决定了学校服务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的使命。

    近年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围绕四川省“5+1”产业布局和德阳市“世界级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战略,对数控技术、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传统优势专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增设了现代铸造、现代锻压、增材制造技术等11个紧缺专业,并调减会计、学前教育等就业市场饱和专业的招生计划。接下来,学校还将把专业设置和招生结构向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和数字经济等支柱产业拓展和转移。

    就业市场有缺口,又该如何培养让企业满意的人才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的答案是,依托校企深度合作,坚持校企“双元”育人。

    走进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校内生产性实训室,学生们正在高温合金切削工艺、装备制造业机器人应用等校企共建的生产线上开展实训。“这既是生产车间又是实训基地,产品试验试制、工艺研发、检验检测等生产项目可转化为鲜活的教学案例,学生也能在此开展对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生产性实训。”胡代明说,在学校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二重、东方电气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内,学生还在从事大型模锻件、航空发动机、发电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生产等的岗位实习。

    在“双元”育人的背景下,学校推进合作式、任务式、项目式、企业实操教学等培养模式改革,让教师进平台、学生进项目、教学进现场,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2020年,学校试点非毕业学期(第四、五学期)进行校外岗位实习,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熟知企业需求和对员工的要求。

    “这既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发展目标,又能降低离职率,提高就业稳定性和满意度。”胡代明说。

    如今,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围绕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主线,构建了一阶专业通识教育,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二阶分类实战化教育,提升学生岗位核心能力;三阶高精尖卓越教育,培育学生绝技绝活的梯度培养体系,形成人才培养雁阵效应。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