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吉林科技职院集中力量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
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提档升级
靳国庆 齐方伟

    围绕“培养高志向、高技能、高素养的准职业人才”和“办一所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好学校”的目标,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科技特色发展定位,以吉林长春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企业实际需求导向为目标,按照“扶优、扶强、扶特、扶新”原则,不断加强专业(群)结构调整,集中力量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其中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为“群主”的汽车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在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上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校企深度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技术与服务专业群内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智能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4个主要专业,专业群建设突出新能源汽车类人才培养自身优势与特色,专业设置基本涵盖新能源汽车服务上、中、下游相关职业岗位,体现了职业岗位群与技术领域的映射关系,确保了专业群内各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毕业生就业岗位相互关联。

    专业群从实现校企“双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主动融入“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产教联合体”,并成为常务理事单位,主动引企入校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一汽红旗共建“红旗工匠产业学院”、与宁德时代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理想汽车共建“扬帆计划”订单班、与吉利汽车共建“成蝶培养计划”、与吉利威睿共建“三电现场工程师试点班”、与奇瑞汽车共建“人才培养订单班”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推动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融合、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融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融合,提升了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作为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扬帆计划”订单班重点培养理想汽车直营店前台接待、售后服务和售后维修“一站式”解决专家,校企协同构建了“2+2+2+2”人才培养模式,即两个共建(课程共建、场地共建)、两个培养(师资联合培养、学员联合培养)、两个规划(学员职业生涯规划、校企合作深度规划)、两种模式(大项目化授课模式、教考分离模式)。

    “2+2+2+2”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了理想汽车“扬帆计划”项目的全面落地,实现了校内课程教学内容及实习实训环境紧扣企业技术前沿和现场实际,“谁用人谁考核”的质量评价方式将“主导权”和“话语权”交给企业,解决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两张皮”的问题,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教育链”与企业人才需求“产业链”的协调统一。“扬帆计划”订单班先后两批毕业生已经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赢得用人企业的好评、学生和家长的认可。该项目被列为“吉林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生产实践项目”。

    校企同频共振

    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汽车技术与服务专业群通过引企入校,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在教育教学资源上的协同建设。

    校企联合构建人才培养“双导师”制度,使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应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在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实现开放式角色互换,使专业教育教学内容与设施设备、新技术、企业文化时时对接,使学生在“学校人”和“企业人”双重身份间即时切换,深刻领会专业内容、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岗位能力等要求,形成闭环式、全方位“准职业人”的培养过程。这种做法,对应学校涉及的教师、实训设备、实训基地、校园文化等资源通过校企共建实现“校中有企”,对应企业涉及的师傅、培训、科研等资源通过校企共建实现“企中有校”,共同构成校企同向同行、循环对接的“三段式”育人载体。

    通过开设企业“订单班”的校企合作模式,引入企业真实生产设备和上市车辆,按照企业文化要求,在校内实训场地内模拟汽车4S店建设“前店后场”真实产业环境的实训基地,并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汽车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场地并打造整个实训基地。

    专业群联合长春市康嘉教学设备有限公司、人民交通出版社共同申报的“高等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类专业教材”建设项目,在2023年获批交通运输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目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管理技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等7本教材,已会同省内外6所院校共同编写完成。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系列教材的出版,填补了国内该专业没有成套核心课程教材的空白,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专业群还联合长春市康嘉教学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培训项目及培训资源,并连续两年承办吉林省人社厅“新能源汽车师资培训项目”,为吉林省内大中专院校、技师学院、职业高中培养了100多名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提升了对外服务能力和影响力。

    校企共同研发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汽车技术与服务专业群与建在校内的深圳霖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建“汽车实习实训设备研究所”,构建了“校中场、场中校”同根同源的运行机制,使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有机结合。教师深入企业联合攻关和技术开发,企业人员结合生产实践深入课堂进行课程讲授和实训指导,学生参与新设备的制作和生产,实现了校企双向互动和合作共赢。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先后共同研发制作了700余套200余种汽车技术系列的实习、实训教学设备,取得科研专利19项,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部分教学设备被选定为省级和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指定设备。这些教学设备销售到国内部分院校,年销售额达千万元以上;部分产品和技术还远销东南亚、欧洲、非洲部分国家,参与“一带一路”项目建设。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申报的“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教学设备研究”被确定为“2024年度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企业关键技术重点研发项目”。

    专业群面向产业链、对接岗位群,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不断改革创新,构建了基于“底层基础共享、中层模块分立、高层方向互选”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了专业群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通过校企高度协同,促进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的有机融合。近3年,该专业群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企业及学生家长的认可,专业群的品牌影响力及社会贡献力不断增强,为促进国家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国产汽车品牌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者靳国庆系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校长、齐方伟系吉林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交通运用工程学院院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