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教育视窗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西安财经大学
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白海荣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关键要素。聚焦当前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西安财经大学紧跟科技发展新趋势,对接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要求,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坚持“面向需求,创新机制,强化实践,协同育人”的培养理念,积极搭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结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和耦合度,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输送人才。

    一、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要素,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根基

    服务国家战略需要,探寻人才培养路径。学校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构建“人工智能+商科”“大数据+统计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四史”、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资源建设,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建立“三全育人”工作机制,出台《西安财经大学关于“三全育人”的实施方案》《西安财经大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西安财经大学关于以社会实践为载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一体化推进、专业教师与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协同”为路径,采取“示范引领、分类实施、协同联动”的方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校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教学团队)11个,建有3个校外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社会调查+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新模式。结合经济学科特点,高质量出版《经济学科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科8个专业66门主干课程。这是高校经济学科与课程思政结合落地的有益探索,为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教学范例。

    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创新实践教育。学校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积极探索“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相融合的“理论课堂+实验实训+科研基地+现场实践”四位一体协同育人新模式。构建了以课内实践、军事训练、独立实验、实习实训、毕业论文以及“第二课堂”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以智慧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为基础,依托国家级别“双创”园区、实习实践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专业技能实习实训平台,搭建集实践教学、联合教育、文化交流、实训基地四大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学院)”,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实践育人,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实践育人功能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以优化专业结构为载体,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引擎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迫切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特别是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背景下,高校要紧跟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层次人才支撑,急需通过专业调整,提升专业与新型人才发展的适应性,提升专业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

    面向区域发展,构建专业调整常态机制。学校依据“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联动机制,依托现有优势学科,制定了《西安财经大学“十四五”专业建设规划》《西安财经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西安财经大学本科专业预警及动态调整管理实施办法》等制度,支持和鼓励各专业加强内涵建设与特色发展,构建适应自身特色、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体系,在不同赛道上争创一流。在教育部门组织开展的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学校获批12个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充分发挥一流专业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供专业平台。

    对接新兴产业,发展新专业。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区域及行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凸显专业特色,形成了以经济管理为主干,凸显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等专业,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相互协调、支撑配套的专业布局,对专业实施“红黄牌”预警与退出机制,近两年停招旅游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广播电视学和广播电视编导等专业,撤销了信息与计算科学、工业工程、秘书学、日语、数学与应用数学5个不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本科专业,新增数字经济、供应链管理、数字媒体艺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等5个专业。

    开展“微专业”、辅修专业建设探索工作。为了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积极探索新文科交叉融合建设,充分发挥自身的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制定《西安财经大学微专业、辅修专业管理办法》,开设“微专业”和辅修专业,促进专业内涵建设与学科交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以数字技术为内生要求,拓展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

    创新数字赋能教育理念,构建数字化转型格局。学校主动适应数字时代发展潮流,及时应对技术进步带来的教学理念、培养过程和管理模式的挑战,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探索“数字+”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制定《西安财经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十四五”规划》《西安财经大学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激励措施实施细则》,以“面向未来,育人为本,数据驱动,优化治理,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为原则,大力推进具有“数字中枢、智能管理、精准服务”特征的数字校园建设,用数字化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搭建未来学习中心,引领教育变革创新。学校建成了以师生为中心、以需求和应用为导向、智能灵活的“未来学习中心”。将“数字+教育”理念与教学空间和场景进行全面对接,打造多层次、多维度、立体交互的未来学习环境,建成OBE工作室、R&D研发中心、TBL、RCE、ICC、PBL等智慧教室。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及智能化、信息化设备应用,满足线上线下融合教学、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元化教学场景的需要,实现教学理念、学习空间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扎实的财经类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赋能。

    强化数字化融合运用,提高服务质量。学校推进智慧办公、智慧教学等互联网、物联网、数据网一体化工程。建成校情民意、智慧党建、智慧共青团、网上智慧报销、校级媒体资源库、电子签章、智慧图书馆、线上预约及在线报修等多个业务流程,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师生少跑腿”,推动信息化与学校管理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系2024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西安中小学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4JY32]阶段性成果)

    (白海荣)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