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亦读亦训 体教融合
——武汉体育学院打造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李鑫 姚贝贝 张琪悦
2021年7月,王子凤(前排左一)与队友在东京奥运会上为国争光
2023年4月,全国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动员部署会在武汉体育学院举行
2023年,武汉体育学院皮艇队获“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运动队曾用的训练马灯
学校的马灯铜像

    2023年10月,《关于开展第三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工作的通知》印发,武汉体育学院竞技体育学院2020级硕士研究生王子凤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

    2023年,王子凤与中国女子赛艇队的队友们在成都大运会和杭州亚运会上分别获得两块金牌,还在世锦赛上为中国队锁定女子四人单桨的巴黎奥运会资格。从东湖划向世界,再站上东京奥运会的领奖台,27岁的王子凤不断成长。

    经过近40年的探索与实践,武汉体育学院业已形成了“亦读亦训,体教融合”的新时代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武体模式”,不仅自主培养了王子凤、孙悦雯、田盛芳等一大批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还为国家和湖北争得了无数荣誉。

马灯精神

照亮破浪前行路

    20世纪80年代,武汉体育学院设立竞技体校,水上项目队伍以废旧更衣棚为力量练习房,在藕塘上打桩架板做荡桨池,提起一盏昏黄的马灯作为起早贪黑训练的照明工具,历时三年培养出了学校第一个亚洲冠军,开创了竞技体育的为国争光之路,形成了“为国争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马灯精神,马灯精神激励着像王子凤一样的武体健儿,在国内外赛场上奋勇争先、争金夺银。

    2014年,王子凤进入武汉体育学院,开始练习赛艇。当时的王子凤起步较晚,但她接受能力强,也肯吃苦,很快便适应了队伍的训练节奏。2015年,为了备战青运会,教练张华杰把王子凤带到丹东集训,让她划单人艇。由于接触赛艇时间太短,王子凤连划船都还划得不太稳,而当时的集训一节课要划二十几公里。划得比较慢的王子凤,经常是第一个下水,最后一个回来。

    与20世纪80年代的武体前辈们手提马灯摸黑训练一样,王子凤不甘落后,她带着自己那股“虎劲”,投入更多的时间与汗水,默默追赶着队友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届全国青运会上,练习赛艇还不到两年的王子凤成功摘得银牌。2017年,王子凤进入国家队,逐渐迈向更大的赛场,站上更高的领奖台。2021年东京奥运会,她与队友在赛艇女子八人单桨有舵手决赛中摘得铜牌,这是中国队时隔33年后再获此殊荣。2023年,王子凤与队友齐心协力,先后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上分别拿下“双金”,还成为湖北省在杭州亚运会上的首位“双金王”。

    不骄不躁、沉稳“划”行,王子凤用成绩诠释着“公勇诚毅、学思辨行”的武体校训;日复一日、艰苦训练,她用汗水赓续“为国争光、艰苦奋斗、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马灯精神。

冠军团队

领航冠军运动员

    每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背后,都有一名更加优秀的教练。而在王子凤一次次站上领奖台的背后,有着一个强大的“冠军天团”。张华杰曾是1989年南斯拉夫世锦赛女子轻量级四人赛艇冠军,也正是她在2014年一眼相中王子凤,并将王子凤带到武汉体育学院学习训练。孙月曾是2001年亚洲赛艇锦标赛女子四人双桨冠军,她一路见证了王子凤的成长。此外,水上项目的沈红飞、冯晓峰、吕红英等一批教练员都曾在国内、国际大赛上摘金夺银。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冠军教练”均是从武汉体育学院水上项目运动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最后又回归武汉体育学院从事教练员岗位。他们潜心教学训练,为国家输送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运动员,这些“弟子”也接过了为国争光的接力棒。目前,吕凡普、孙悦雯、田盛芳等一批水上项目的冠军运动员也已成为学校的教练员,正从自己的恩师手中接过育人育才的接力棒。

    冠军领航冠军,接力棒接过接力棒,武汉体育学院水上项目运动队在更新换代中,传承一代代的训练经验,赓续一代代武体竞体人的荣光。这支优秀教练员队伍组成的水上项目党支部,现有18名教练员,其中二级教授2人、国家教练员7人。2022年,水上项目党支部入选“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3年,支部顺利通过湖北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验收。

    一直以来,武汉体育学院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带动竞技体育、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年,学校体育教育学院体操教研室党支部顺利通过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验收,这是学校首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同年,武术学院武术理论与养生教研室党支部获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亦读亦训

培养复合型竞技体育人才

    在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上,武汉体育学院长期坚持“亦读亦训,体教融合”理念,走培养有道德、有文化、高素质、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发展道路。王子凤就是这一模式的代表,她表示:“母校的竞技体育培养模式给我带来的不仅是健康的身体,它更多地培养了我生活上的自律和心灵上的毅力。”

    在训练之余,王子凤主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硕士期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并在2022年被武汉体育学院授予“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021年,王子凤还被授予“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学业上求真知、做学问,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王子凤的奋斗和贡献充分彰显了武体马灯精神和武体青年力量。王子凤的破浪之行,是“亦读亦训,体教融合”的新时代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武体模式”的生动实践与具体呈现。

    在“亦读亦训,体教融合”理念下,学校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团体和个人。2016年,学校划艇队八名队员在训练中发现有人落水,立即跳入东湖成功营救了该名落水男子,并护送其到安全地带,八名队员也因此荣获“洪山好人”称号。此外,凭借着优异的竞技水平和学习成绩,皮艇队于2023年获得“湖北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多名运动员被授予“湖北青年五四奖章”“湖北三八红旗手”称号。

体教融合

服务国家战略

    长期以来,武汉体育学院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坚持参与各类体教融合、体育支教活动,为在校生提供实践锻炼平台的同时,也为地方中小学提供优质体育教育资源,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2021年10月,武汉体育学院选拔了10名来自体育教育学院的研究生志愿者赴陕西省平利县针对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开展了为期8周的支教服务,从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帮助当地中小学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央视栏目《焦点访谈》聚焦武汉体育学院参与的国家体育管理部门开展的“体教融合走基层”活动,并对武汉体育学院支教团成员龙文雨的支教故事进行了专题报道。

    2023年4月,国家体育管理部门2023年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动员部署会在武汉体育学院举行,体育支教8省(区)35所高校代表,奥运冠军、体育明星、文艺明星,相关媒体及支持单位人员参加启动会。当年,共选派750余名体育专业在读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前往近50个县(市、区)300多所学校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同时,国家体育管理部门还将体育支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武汉体育学院。

    2024年4月,湖北省“千师百校”体育支教行动启动式在武汉体育学院举行,武汉体育学院已招募133名大学生志愿者、20名指导教师前往荆门、鄂州、咸宁、天门、潜江、神农架及仙桃等8个市州开展支教工作。

    未来,武汉体育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新形势新要求,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持续深化体教融合、体卫融合,为教育强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等强国战略贡献武体智慧和武体力量。

    (李鑫 姚贝贝 张琪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武汉体育学院打造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1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6/13/11/ZGJYB2024061311_b.jpg 11 中国教育报 12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