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峄州小学
构建“三有”课堂 浸润“真知”教育
孙永

    “三有”课堂即“有意义的课堂、有效率的课堂、有趣味的课堂”,是语文课堂多元实践形式的体现。“三有”课堂的构建与实践是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峄州小学推行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学校秉承“创有温度的学校,做指向生命未来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让“真知”教育深深扎根在办学理念土壤之中,落实在日常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

解读“真知”,打造“有意义的课堂”

    新时代,落实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教学转型,要求教师构建全新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真知”教育,其核心理念是尊重规律、尊重生命,求真求知、向善向美,它旨在通过科学、严谨的教育方法和充满爱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获取真知、提高核心素养,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发展,为其提供持续且多样化的专业发展机会。

    1.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学习。学校定期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进行新课标的学习与研讨,通过专家讲座、教师分享、日志复盘等方式,深入解读新课标的核心理念和具体要求。

    读书沙龙展示。学校定期开展读书沙龙活动,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的教育教学类文章,供教师选择阅读,以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

    2.提升专业素养

    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指出:“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命题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为此,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教材研读活动。学校成立语文学科工作坊,假期组织教师集体通研教材,平时以备课组为单位研读教材,两种教研方式相辅相成,促进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

    思维导图制作比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概念解释和知识之间的联系等,为整册书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要点制作思维导图。

    此外,还有回归“课本+粉笔”原生态课堂限时赛课活动与“研做中考、高考试题”“试题命制”专项活动等。学校开展的系列活动,不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更为构建“有意义的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播撒“真知”,创设“有效率的课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有效课堂指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实现教学内容的延伸以及学生的自主成长。基于此,学校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学生心田播撒“真知”,创设“有效率的课堂”。

    1.整本书预习课堂——探寻有效学习

    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单元为板块的整本书预习活动,对单元预习课堂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构建。

    首先,明确单元预习目标为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严格按照“人文主题”与“语文元素”双线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排。每一单元前面的单元导读,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单元的预习重心。在引导学生展开单元预习时,教师充分考虑学习这部分知识点时需要完成的双线目标,为学生确定更加清晰合理的单元预习方向。

    其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导读,激发学生读整本书的兴趣。以《巨人的花园》为例,通过描写花园的奇幻变化,让学生了解巨人由冷漠、孤独到变得和善、无私的心路历程,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这种情感与情节的关联,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播撒“真知”育人观念,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稳定提升。

    2.整本书巡讲课堂——开启阅读之门

    学校开设“品味书香,峄州悦读”巡讲课堂,教师在级部内巡回讲解,为学生提供阅读策略和阅读脉络。针对巡讲情况,学校组织阅读考级活动,评选出“书香少年”“书香班级”“书香教师”。

    通过以上策略,教师真正播撒了教育“真知”,让课堂更有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体悟“真知”,构建“有趣味的课堂”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实践是获取知识的必经途径。围绕“真知教育”,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展现出高度的生命自觉,主动发展、倾注关爱,用心培育每一名学生,努力让课堂充满乐趣。

    1.“小时段 大舞台”微型课堂

    课前两分钟“小时段 大舞台”微型课堂是学校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而开设的一门校本课程。在语文教师正确的指导下,学生们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了丰富多样的自我展示方式:与课前预习巧妙结合、与课外延伸深度融合、与时事新闻即时互动、与单元主题紧密衔接、与习作训练相互促进、与复习巩固有效结合。这些整合方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中医药特色课堂

    一草一木皆传情,一墙一壁皆育人。学校和谐、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和宽松、清新的校园文化,打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另一扇窗户。

    学校以中医药特色课程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校园内,一楼的走廊上建设了琳琅满目的“百草长廊”,介绍了鱼胆草、太子参、何首乌和当归等中草药的功效,穿插其中的是关于中草药的诗歌。在“百草园”里,学生亲手种下芦荟、薄荷、紫苏、罗勒……药香醉人,这里既是他们认识自然的一扇窗,也是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小乐园”。“百草园”和“百草长廊”不仅美化了校园,也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中医药文化的美好种子。

    为了更系统地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学校骨干教师在专家的指导下编写了校本课程教材《峄州本草》。这套校本课程教材除了介绍中医药的功效以外,还收录了中医药“三字经”、诗词、知名中医的故事等。学生在学习这套教材时,可以通过诵读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激发写作灵感。

    3.文旅教育研学实践课堂

    学校开启研学实践课堂,“穿越历史 共读南京”家国情怀研学游、“点亮少年航空梦”筑梦研学游等,以体验式、场景式、沉浸式为基本特点。让学生们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力量,体验文化的魅力,培养家国情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致力于构建“三有”课堂并浸润“真知”教育,让语文课堂成为“有意义的课堂、有效率的课堂、有趣味的课堂”,让学生在简单、自主、有趣中探索语文,发现“真知”,成就自我。

    (孙永)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峄州小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6/13/10/ZGJYB2024061310_b.jpg 10 中国教育报 11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