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西安财经大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黄明明

    西安财经大学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历史传承、时代变迁、区域需求、强国建设4个维度出发,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历史传承

积淀优良办学理念

    西安财经大学厚积薄发,积极探寻地方财经高校生存和发展之路。学校在起源和奠基时期经历了11次搬迁、4次合并、12次更名,创业历程艰辛,办学道路坎坷;20世纪90年代,学校遵循国家“共建、调整、合作、合并”方针指导,“合”而不同,特色发展;2001年,学校实现“统计”与“经贸”强强合并,省部共建,及时进行学科专业整合布局,呈现教学科研“两翼”齐飞之势。步入新时代,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权资格,最终成功更名,“升格”是社会对学校办学层次、办学实力、办学内涵的充分认可。历经72年的艰苦奋斗,学校主动凝练特色、发展特色、强化特色,形成“育人为本、质量优先、人才强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对办学理念的思想根基、实践取向、传播方式的解构和重塑,形成“博学、明理、立诚、济世”的价值追求,展现出科学、奋进、创新、务实、奉献的时代精神内涵。学校以办学理念为原点,突破传统思维定式,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素质本位转变,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大力锻造应用型创新人才。

时代变迁

重塑财经学科发展

    我国已经迈入数智化时代,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为群体创新突破按下“加速键”。面对财经类专业后劲不足、“校校办财经”的压力、就业市场由热转温趋冷等现象,西安财经大学以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学科发展的内在机理为着眼点,不断优化学科结构,通过“八大工程”建设,培育特色优势学科,很好地实现了学科链与产业链之间的有机对接。持续实施“学科建设突破年”活动,一些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逐步形成。以统计学科为例,面向统计行业领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形成经济统计、数理统计、数据科学与统计应用、人口资源与环境4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在抽样理论与应用、多目标空间抽样、多目标均匀设计抽样理论等方面形成研究特色。如应用经济学,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陕西省级重点实验室、西部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协同创新研究团队等多个特色省级实验室和科研基地,整合研发优势,在黄河流域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西部能源经济与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产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和优势。

区域需求

扎根沃土培育新人

    “地方性”始终是西安财经大学发展的要义,位于西部的地缘区位,使区域需要成为学校的使命和责任。72年来,学校先后培养了18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尤其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多创新人才,学校始终坚持培养目标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融合上突出深度,结合陕西省“三个年”活动,围绕陕西省重点产业链进行专业学科及团队布局,深度融入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结合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立足产学研平台,让高水平专家学者和团队融入实战化场所,开展实质性研究,不断提升研究成果转化率。在融合上突出广度。建立完善培训体系,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发了统计调查与分析、公共管理、企业经营、金融证券、财政税收、项目管理、人力资源、法律实务、信息技术、乡村振兴等多个领域培训项目,为区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掌握新兴技术、了解产业运作的复合型人才。在融合上突出温度。为了解决好“进口”“出口”问题,学校坚持自上而下调查研究,通过“五个跑动”跑出“加速度”,带头走访中国西电集团、驰田汽车、莱特光电等省内外龙头企业、重点企业、校友企业,开拓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通过“走出去、拓平台、引进来”以“教育+关爱”方式,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结合学校学科专业背景,助力大西安“双中心”城市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强国建设

擦亮底色守住本色

    西安财经大学在加速发展中保持定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守“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鲜亮底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之正,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之新,充分发挥“社会调查+思政教育”育人品牌效应,组织师生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退出的第三方评估”“陕西省消费环境指数编制”等重大调研项目,丰富教育第一手案例,在社会大课堂中提升思政课的实践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突出“应用+创新”双重导向,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借助区域优势开门办学,与曲江新区管委会共建“西财大曲江创新创业园”(创新创业学院),园区坚持以打造大学生实践实训平台为核心,致力于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与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教学与文化、产业与成果并行的育人导向,园区目前入选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助推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弘扬新时代秦商精神,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突出财经行业职业道德标准,及时“追踪CEO”,进行“企业家精神”教育,深挖拓展诚信教育内涵,在学生专业课教学中嵌入质量意识、进取精神、创新理念等,着力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使命感、诚信义利的价值观和团队合作精神,助推学校新秦商人才培养。学校办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育人过程注重道德养成和文化塑造,通过党委统筹、部门联动、全员动员,构建“大思政课”格局。

    无创新,无大学。加快速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角已经吹响,西安财经大学将把握机遇,勇于创新,不断进取,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聚焦国家发展需求和铸魂育人使命,为新时代新发展增智赋能。 

    (黄明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西安财经大学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6/13/10/ZGJYB2024061310_b.jpg 10 中国教育报 11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