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河北推进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提质增效行动——
数“智”来帮忙 守护好“食”光
本报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张海涛

■校园食品安全万里行

    车不出市,5天却行驶了1500公里;人不着闲,一年却只走过全市四分之一的学校。多年来,河北省邢台市教育局后勤服务中心的杜军辉始终是该市校园食品安全巡查“纪录”保持者。由于学校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监管难度大,有同事曾调侃,“就算再给你添加10个人手、10辆车依旧不够用”,这恰恰反映了校园食品安全巡查工作的真实境况。

    为了有效破解校园食品安全监管难题,2023年,河北省将校园食品安全提升工程列为民生工程,大力开展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提质增效行动,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逐渐探索出校园食品安全“智”理的新模式,有效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时时在线,实现“全天候”监管

    “全省所有学校食堂及后厨监控的实时画面,在这里都能随时查看。”在河北省教育厅三楼一间办公室里,学校安全工作处处长张中杰手指着墙上的一块大屏幕,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演示操作。他轻轻点动几下鼠标,大屏幕上便出现了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兴隆县第一中学食堂后厨区域的实时画面,只见身着工作服的食堂大师傅们戴着口罩和头套,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这是我们在学校安全网格化管理平台基础上,建立的全省校园安全监管平台,实现了省、市、县、校四级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数据互联互通,做到校园安全标准化、智能化、可视化,实现问题预判早、隐患排查准、督导处理快,有效防范和遏制学校安全事故发生。”张中杰介绍。

    安全监管平台上的数据显示,明厨亮灶专项管控风险点占全省管控风险数量的23.04%。依托安全监管平台,河北建立了校园食品安全常态化网络巡查机制,安排专人每天抽查不少于200所学校食堂,重点对食品加工、食材摆放、人员着装、环境卫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时抓拍、挂账督办、销号整改。

    通过分布在全省17183所学校食堂的13.44万个高清摄像头,监管人员足不出户便能实时监控全省学校食堂的重点点位和后厨操作全流程,监控数据保存至少30天,可以随时“复盘”。借助实时影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导,改变了传统人工进校督导模式,极大提高了工作监管效能。根据网络巡查情况,河北省教育厅还定期制发全省食品安全工作通报,树正面典型立标杆,抓反面典型划底线,既比俊又“揭丑”,倒逼各县区和学校从严从细强管理。

    据统计,自从实施网络常态化巡查以来,全省学校食堂巡查平均合格率显著提升,从最初的57.45%快速提升至75.22%。

    直奔问题,加大监督问责力度

    去年11月28日,河北无极县一所中心小学来了两名河北省教育厅学校安全工作处的工作人员。他们一进校门便直奔食堂,精准指出存在的多处安全隐患,并要求学校立即整改。

    返程路上,两名工作人员就收到了学校发来的整改方案;第二天上午,无极县教育局召开党组会议,布置整改工作;第三天,学校食堂所有问题整改完毕;一周之内,该县开展了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对全县学校食品安全隐患进行了大起底、大排查。

    “食品安全问题平时讲得不少,时间久了就有人出现松懈。省教育厅这次暗访对校长们触动很大,好好给大家上了一课。”该县教育局局长李占飞深有感触地说。

    一直以来,暗访作为食品安全隐患巡查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隐蔽性、灵活性、简易性等特点,能够真实地发现食堂存在的种种问题,以便实施有效整改。

    但是,这种传统的巡查方式依旧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暗访人员因事先并不掌握现实情况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亲临现场逐项排查,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难以经常化开展,而“互联网+明厨亮灶”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

    通过常态化网络巡查,监管人员每日梳理汇总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将巡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及时上报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收到问题线索后,直插一线,直奔问题,“一抓一个准”,抓一个反面典型,带动整个区域提升。“讲道理百次,不如问责一次。”张中杰表示,长期以来建立的各项安全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了,如果项项都能落到实处,基本上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还是相关责任人麻痹大意、心存侥幸。

    监督问责打通了末端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以来,河北省对5名学校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的相关责任人给予了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

    多元共治,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护墙

    在邢台市南和区教育局的会议室里,同样有一块大屏幕,县(市、区)“明厨亮灶监管平台”是省、市、县、校四级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关键一环,它上对省、市监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下接属地各个学校食堂,担负着直接监管责任。

    在区级安全监管平台屏幕里的“卫星地图”上,监管者可以直观地看到区域内学校食堂分布和监控接入情况,以及食堂巡检问题分布比例图、AI预警趋势等内容,辖区内学校食堂的安全监测情况一目了然。

    “下个月我们还要接入新功能,在监管平台自动抓拍安全风险基础上,实现系统自动下达整改通知,进一步提高工作质效。”南和区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说。今后,该区将不断根据实际需要对监管平台进行升级。

    全省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平台监测端对各校食品安全进行全面监管,家长同样可以随时通过手机登录平台用户端,查看孩子所在学校的食堂实时画面,“孩子吃饱吃好,家长放心安心”。

    河北还在安全监管平台上增加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数据库,要求学校对食品溯源、索证索票、隐患排查、校长陪餐、家长陪餐、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等内容进行登记填报,扩大“互联网+明厨亮灶”监管范围,一旦出现安全漏洞,平台将自动发出预警,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目前,全省已填报食堂信息学校1.2万余所,登记食堂从业人员4.5万人,实现了对食堂基础信息动态监管,有效筑牢了校园食品安全防护墙。

    “‘互联网+明厨亮灶’提质增效,使校园食品安全工作更加透明,形成了‘政府有效监管、校企自查自律、师生和家长广泛参与’的校园食品安全共治模式。”河北省教育厅总督学程启学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