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平台上,黑龙江省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学校音乐教师李平开通了视频账号“村里的孩儿”,这个“舞台”记录了乡村学生的音乐启蒙、成长之路,目前,累计获赞两千多万。 记者发现,这些视频大多发布在午休时间和夜半时分,这些平淡且幸福的日常记录,透露着一位乡村音乐教师对教育梦想的追求、付出与期盼。 2024年是李平担任乡村教师的第8年。这一年,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成为他不断前进的又一个推动力。 “在农村实习的经历对我的影响很大,相比城市,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那时就想着有一天能够尽自己的力量努力改变点儿什么。”2016年,李平考取“特岗教师”,怀着满腔热忱投身农村教育。 理想和现实总是有落差的。学校位置远,音乐设施少,留守儿童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李平的倔劲儿上来了,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把“家”搬进了学校的临时宿舍。 “上音乐课的时候,有的孩子扒着窗户来听,有的孩子边听边用手指敲打,他们的眼里闪着亮光。”时间越长,李平越觉得自己应该做点儿什么,让孩子有学习音乐的机会。 “组建音乐班!”这个想法一萌生,李平便夜以继日地张罗起来。没有音乐教室,就自己动手布置、粉刷;没有乐器,就从自己的工资中挤出钱来购买,跑二手市场……这一坚持就是四五年。 特岗教师张雨的加入,让李平感到雀跃。音乐班从“脑子里的想法”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开始并肩携手,一边摸索,一边干起来。 2019年3月,音乐班正式成立,利用午休时间,李平和张雨专门教孩子们唱歌,给音乐班取名“村里的孩儿”。李平说,设计的logo图案,由字母C和一只小鸟组成,寓意着村里的孩子能够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翔。 课间,歌声飘出教室,不同年级的孩子们跑来围观。 “想不想一起来参加?” “不想。”孩子们怯生生地说。 “不是不想,肯定是腼腆,不好意思。”李平读懂了孩子们的心思。 “那就把他们‘撵’进教室。”就像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一样,李平和张雨把门口犹豫的孩子们“赶进”教室,没几天,音乐班成员就达到30多人。 练发声,学乐器……这一进门,孩子们就再也不愿离开。 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孩子,怎么教?李平拿出因材施教的方案,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特长,有针对性地教学,宗旨就是用音乐激发孩子的热情。 孩子们喜欢流行歌曲,但有些歌词不适合青少年演唱。李平和张雨就琢磨着改词、填词,填上那些朗朗上口、充满正能量的歌词,再教孩子们大声唱出来,引导他们爱学习、爱家乡、爱祖国。 “月照入心头,红船坚定的眼眸,怀念我们革命先烈永不朽,誓言在耳边,在心间,用生命坚守,铭记历史,我们永远跟党走。”李平和张雨精心修改歌词,伟大的“红船精神”在孩子们心中润物细无声地扎根。 “我们是新时代的少年,勇敢地向前,学会珍惜时间,从现在改变,撑着希望的船,向梦想扬帆,创造美好的明天……”努力做一个新时代的少年,潜移默化地影响、改变着孩子们。 从教室到操场,从春夏到秋冬,在任民镇中心学校,李平、张雨和孩子们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唱响了改编的30多首歌曲,他们也在歌声里教学相长、共同成长。 2021年12月,“村里的孩儿”走上央视《星光大道》,荣获2022年第一期周冠军。 从唱歌找不着调到勇敢放开歌喉,从乡村到全国舞台,通过音乐,这些淳朴的乡村孩子找到了心底最欢快、最自信的“那个自己”。 “村里的孩儿”音乐班火了,乡村教师李平和张雨也火了。演唱和活动应接不暇,采访和荣誉纷至沓来。 “搞音乐班的初心是为了让孩子们有舞台,有梦想,有一往无前的勇气,让他们通过音乐传播爱和正能量。”面对掌声和赞叹,李平的心越来越沉静。 “搞起来容易,坚持下去难,乡村音乐教育到底怎么办?”李平和张雨不停地交流、思考、碰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平坚信只要坚持下去,就能不断精进。 4月29日,北京,中央团校,获得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李平带着“村里的孩儿”登上了闪耀的舞台,师生共同感受这荣光的一刻。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李平创新性地将红色基因与音乐教育相结合,通过改编的励志歌词,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红色种子,用放声歌唱的方式为他们打开通往梦想的大门,为中国青年树立了榜样。”这是李平能够获奖的理由。 几年来,很多的第一次让“村里的孩儿”记忆深刻:第一次触摸乐器,第一次展开歌喉,第一次登上炫目的舞台,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仪式…… “音乐教育点亮了孩子们,他们的变化很大,发自内心的喜悦挂在脸上,对学习的兴趣更浓,精气神儿更足了。”校长王文宪说,今后,学校也会在美育方面量力增加投入,让在这里上学的孩子更快乐、任教的老师更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