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3日 星期四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激励千万青年学子——
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本报记者 任朝霞

    扎根中国大地,创新筑梦青春。

    6月12日上午,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简称“红旅”活动)在上海启动,启动仪式在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举行。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出发地”与承载几代中国人梦想的大飞机“出生地”汇聚一处,“红旅”底色上扬起青春创新之梦,激励着千万青年学子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青春。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参加“红旅”活动的大学生回信,勉励青年学生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全国高校师生备受鼓舞,积极投身“红旅”活动,广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7年来,“红旅”活动先后在延安梁家河、福建古田、嘉兴南湖、深圳莲花山、江西井冈山、重庆红岩和天津港启动,已经成为一堂融党史教育、国情思政、创新创业、乡村振兴、红色筑梦于一体的“中国金课”。

    “光荣的红色基因早已深入城市肌理,成为上海开拓创新最为丰满的精神血肉。”今天,“红旅”青年来到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参观一大会址之后,心中的理想和信念更加坚定。

    “赓续红色基因,不负时代使命。”举起长征时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的校旗,中国医科大学学生石芮川讲述了“红医摇篮”的故事——这支学生公益社团始于1931年,源自红军的人民医疗团,伴随着中国医科大学的发展已经走过了93年历程,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医学生深入老少边地区输送医疗技术与资源。

    “我即将成为一名外科学博士研究生,我将带领更多的学弟学妹深入乡村,深入百姓,将更多的医疗资源输送到人民需要的地方。”从学姐的手中接好“红医摇篮”的接力棒,张樱凡坚定地说。

    红色是基因,创新是动力。一批又一批“红旅”青年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时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和人民群众现实需要的实际行动。

    “我们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深海声学释放器,让中国声音在大洋传得更深、更远。”今年2月,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生张轩野与17名科考队员登上了前往西太平洋的科考船,在7000米的深海布放团队研发的释放器。当来自深海的信号回声传来,整个团队呐喊起来。

    “我的岗位在深海,出海的路上有晕船、有呕吐,更要面对台风与巨浪的生死考验,虽然很苦、很怕,但我们始终坚守实验岗位。”如今,张轩野团队研发的产品作用深度可达1万米以上,实现全海深可靠释放,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这个就是我们加工的涡轮缩小版,我们智刃装备所加工的零件也在为共和国的航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站在大飞机前,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学生王美健和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徐思远、吴承博自豪地说。

    吴承博介绍,他们正在将智能化引入传统焊接,为工业注入新力量,让新青年成为机器的“老师傅”。

    重庆交通大学博士生聂启霞在上大学前从未见过沙漠,如今她却加入了“沙漠土壤化”生态恢复研究团队,每年要在沙漠里待四五个月。

    “以前还是寸草不生的荒漠,现在已经长出了这么大的萝卜,还有西瓜、番茄、辣椒……在生态治理的同时,还能给沙区老百姓带来不错的收益。我们觉得没有白干,我们的工作是值得的!”聂启霞感慨地说。

    过去7年,“红旅”青年们扎根祖国大地,心怀人类命运,肩负起一代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累计已有277万个创新创业团队、1233万名大学生对接农户近436万户、企业14万家,签订合作协议13.6万项。

    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付一方本科时便开始参加创新大赛,如今他和团队自主研发的多模式垂直起降飞行器智能控制系统成果指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已服务于多个设计研究单位装备研制需求。

    “创新大赛让我有了特殊的成长方式,‘红旅’活动更加坚定了我科研报国的信念。”付一方说。

    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业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在上海这座光荣之城、创新之城,又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接过先辈们创新奋斗的接力棒,走进革命老区、偏远山区、城乡社区,用创新实践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同学们,成就事业从来不易,‘青年人没有不栽几个跟头的,没有不碰几个钉子的’,但‘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我从前常常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你们也要记住,凡是对国家有利,就是对个人有利,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报效祖国!”活动现场,通过AI技术生成的“钱学森数字人”勉励广大青年学生传承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坚持不懈奋斗报国。

    “作为新时代的海洋青年,我一定会不忘来时路,逐梦新征程,在海洋强国、科技强国的道路上奋勇前行。”听了钱学森学长的寄语,已是第四次参加“红旅”活动的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胡豪杰激动得热泪盈眶。

    本报上海6月12日电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