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抓实“忠孝教育” 做实立德树人
——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渔沟中学的德育特色实践
朱会文 吴建山

    山川灵秀,有石如璧。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历来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坐落于此的渔沟中学始建于1952年,是宿州市示范高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精准切入“忠孝教育”这一关键环节,承先贤风范,展教育风采,带动学校教育教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文化引领,明德修身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孝是立德之本,也是教化之源。《论语》记录了孔子的名言:“孝慈,则忠。”忠与孝一脉相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新时代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和积极影响。学校将“忠孝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促进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时,学校打造“三礼”特色文化,落实“三礼”德育品牌建设,引导学生明德修身,以“礼”相见:上课、下课对教师行鞠躬礼;在校园内见到长者微笑问候,恭而有礼;在校园外,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能帮尽帮,彬彬有礼。学校涌现出一批批知礼节、懂礼貌、守礼仪的“美德少年”,赢得好评如潮。

宣传助力,与时俱进

    学校利用校园广播、班会、升旗仪式、千人签名等形式,以古今感人的事例激发学生忠孝之心。学校先后绘制了敬老孝亲宣传墙、精忠报国墙,收集学生活动照片,制作敬老孝亲图片展。每学期举行演讲比赛、征文、展览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感受忠孝的内涵和重要性。同时,学校还编写校本教材,结合时代需求,对古代故事进行筛选和提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体现了教育的与时俱进和科学规范;征集革命英雄模范故事并发掘身边典型,让学生从现实中找到榜样,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将忠孝观念内化于心、外显于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以孝润德,童蒙养正

    学校开展养成化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对长辈的关爱和孝顺,在日常生活中照顾长辈,积极参与家务及农业劳动,这些具体的行为增强了学生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能力,也增进了亲子关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长辈的付出和不易。学校将这些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和必做作业,强化了学生的重视程度,推动学生真正去行动和体验,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编织家校共建教育网,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和发展,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公益实践,崇德向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共青团员和志愿者定期到敬老院服务;组建“小小志愿服务队”走上街头,深入社区,清扫街道、宣传防疫知识、维护交通秩序等,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种将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方式,不仅把学生关爱他人、尊重长辈的品质从家庭延伸到社会,更体现了一种博爱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爱父母长辈、善待周围人、关爱全社会的美好情操,激发了学生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践行尊老爱老、关爱社会的价值观。同时,参与这些实践活动,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益,也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文明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表彰先进,凝聚力量

    学校成立“忠孝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校长朱会文牵头,副校长协调政教处、工会、妇联会、团委会等机构,对全校各年级、各班级活动进行指导帮助。学校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每周一评比,每月一总结,学期综合奖励,各年级每月出一期“忠孝教育”优秀图片展,表彰一批“忠孝教育”先进个人和实践标兵,让学生们谈经历、谈感受、谈具体做法和前后思想认识变化,在全校形成了良好的“大思政”教育氛围。

    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忠孝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实现了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先后获得县、市级文明单位,灵璧县五四红旗团委,灵璧县高考进步奖,灵璧县5A级平安校园等荣誉。学校在特色立校、质量强校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朱会文 吴建山)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