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校长要用心用情当好教师“娘家人”
毛道生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是近年来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教师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小学校长在教师减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校长,如何理性看待教师负担?学校应该怎样切实了解教师诉求、回应教师关切?校长如何带头执行教师减负的政策?怎样提高管理效能,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创造让教师安静教书的环境?本刊邀请了专家、校长进行探讨。——编者

■以高质量办学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本期关注:教师减负

    教师减负是一个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的“硬骨头”,需要校长以理性认知和综合施策来化解。校长要努力做好教师的“娘家人”,精准施策,积极主动地减轻教师的不必要负担。

    厚植教育情怀,减少认知性负担。教师的工作负荷感,既有客观的真实工作负担,也有主观的“工作负担”。错误的认知容易带来错误的结论和脆弱的心理承受力。部分教师误以为,教师就是“教好自己的书,上好自己的课”,其他的工作,如与学生谈心谈话、监考阅卷、家访等都与己无关。校长要厚植教师的教育情怀,鼓励和引导教师勇担教育责任和使命。可通过政策宣讲、谈心谈话、榜样示范、评价导向、制度约束等方式引导教师将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与学校历史和文化紧密融合起来,内化为自己的教育信条和行为准则。当教师形成正确的认知,就会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广泛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而不视为“额外负担”。在石室中学,“爱祖国爱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学习,求真理求技艺愿增进文翁石室之光荣”精神和“善、器、雅、和”教风等学校文化起了巨大作用。

    优化治理体系,减少事务性负担。俗话说:“宁愿费力,不愿费心。”由于部分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科学、不合理,人为地造成了教师不必要的事务性负担。校长作为行政工作的牵头人,要从治理体系中厘清教师工作职责范围,通过优化流程和制定负面清单管控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师工作“瘦身”:通过减少部分例会的频次、控制会议时间、提升会议质量等方式,让教师会议“瘦身”;推行智慧校园建设、简化报账流程等,让教师少跑路;加强过程性留存资料,减少接受突击检查和督导所带来的工作量;增强工作安排的预见性、计划性和常规性,减少突发性工作安排;实行“项目负责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和自动化运行,减少工作扯皮推诿带来的内耗;减少教师的兼职工作、跨头教学或超工作量等,不给一线教师摊派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务;科学处理关于教师的投诉件,指导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往。

    夯实校本培训,减少发展性负担。教学效率偏低、专业发展困难、学生和家长认同度不高等发展性问题,是教师职业焦虑和工作压力的重要来源。“培训是最大的福利”,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开发商”,我特别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尊严感和获得感,从而“以实力化解压力”。石室中学采用了“4+2+N”模式加强教师培养,形成了“分类型、精准化、双向式、多载体”等特点,有力地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我每年都要一对一和教研组长交流,听取教师发展和教育研究的情况,坚持“保健老年教师,激活中年教师,发展青年教师”的原则,让每位教师站稳站好教育岗位。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了,职业焦虑和工作压力自然也就减少了。

    提升数字赋能,减少体力性负担。教师的劳动不可避免地有着繁杂琐碎的体力性劳动。校长可以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化、物联网等现代技术为教师减轻体力性负担。石室中学开发了智慧课堂系统,帮助教师高效、方便、专业地完成个性化课前备课、即时性课堂互动、精准性课堂教学、完整性课堂记录、高效性阅卷评卷、持续性课后跟踪等教学任务。学校还融合管理与服务两大价值取向,开发“教师成长树”系统,设立高集成、系统化、序列化的专业发展模块,方便了教师的职业进阶和评优晋级。教研组建立了多样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做好传承和共享,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强化人文关怀,减少生活性负担。生活中的负担也可能会转移到工作中,校长切忌以“工作为重”“不要将家务事带到学校来”等冷漠观念对待教师,否则容易让教师陷入学校与家庭的双重压力中无法自拔。我充分发挥行政、工会、教研组、年级组等组织的力量,力所能及地帮助教师处理好生活中的事务,着力打造“温暖石室”。一方面,帮助教师缓解心理压力,积极调适情绪,加大福利关怀,如请心理专家到校辅导、组织教职工运动会、组建教师文体社团、推行大病报销救济制度等;另一方面,在教师子女哺育和教育上给予大力支持,设置教师子女入学礼、儿童节专场活动、母婴哺乳室,协助教师处理好工学矛盾等。

    校长要做教师生活上的“娘家人”、发展上的“经纪人”、工作上的“知心人”、事业上的“保护神”,对教师减负要积极作为、智慧行动、综合施策、持续推进,提供积极的学校支持,确保教师安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