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亲子作业的价值在过程而非结果
关育兵

    近日,杭州市临平区教育局在回应人大代表关于减轻低年龄段家庭教育压力的建议时,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亲子作业的价值,应在于它作为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旅程的见证,而非仅仅追求单一的作业成果。这一观点不仅为我们当前教育实践中过度“内卷”的现象敲响了警钟,更深刻地揭示了亲子教育的真谛。

    当下,学前教育、中小学作业形式日益多元化,手工类作业占比显著上升。这类作业旨在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增加“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对孩子未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往往与初衷背道而驰。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家长们往往容易陷入对作业成果完美性的追求中,忽视了亲子作业过程中最为宝贵的部分——家长与孩子共同度过的时光、分享的情感以及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成长。这种过度追求结果的心态,不仅可能使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更可能破坏原本和谐亲密的亲子关系。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电商平台上出现了“代做”商家,将亲子作业“外包”成一门生意。这种现象的出现,无疑是对亲子作业本质的扭曲,也是对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旅程的亵渎。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亲子作业的目的和意义。幼儿园、学校在布置作业时,应更加注重作业的过程性和体验性,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去创造。同时,家长也应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对待亲子作业,将其视为一个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探索的机会,而不是一种压力或负担。

    (作者系教育工作者)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