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推动机制创新 构建特色育人体系
范德辉 林凯 于琼琼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始终坚持主动发挥引领作用,通过实施“三协同、四统筹、五统一”育人模式,发挥高职院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用,推动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加快构建青岛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政校企”联动 成立“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职业教育集团”

    通过牵头成立包含政府部门、中高职学校及合作企业在内的“中高职一体化培养职业教育集团”,形成职教集团下的“政校企”联动机制,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

    集团的建立不仅强化了学生在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方面的积累,更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在集团的引领下,试点专业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和高水平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深入、专业的学习平台。

    此外,还形成了职业教育系统内的集团化运作机制,不仅优化了青岛市职业教育内部的生态环境,还改善了其外部环境,使得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随着职业教育层次的提升,青岛市职业教育培养出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加符合区域内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保障区域内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统筹招生就业、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及聘任等方面工作

    在职业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与中职学校携手并进,共同组织招生工作。双方建立了动态的试点中职学校及试点专业遴选机制,形成专业的审核遴选工作小组,精准定位试点学校和试点专业。此外,双方坚持“部门协同、分工负责”的原则,由学校职能处室负责总体规划和业务指导,各二级学院与中职学校建立对口联系,协助完善就业工作。

    在学生管理方面,从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将试点专业学生纳入内部管理,与中职学校共同开展为期一年的入职教育。同时,建立专业导师制,为每个试点专业配备兼职专业导师,负责专业导论、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的教学与指导。

    在实训实习管理方面,双方共同出台相关文件,定期召开实习工作会议,在中职学校试点专业同步运行岗位实习信息化管理系统, 实现学院全面掌握试点专业学生岗位实习进展情况,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形成一体化管理体系。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学管理,通过教务与专业管理系统平台,实现教学计划、选课、成绩录入、学籍管理等工作的数字化管理。这是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时引导管理试点中职学校教学进度的重要手段。

    在教师培训及聘任方面,学校自2017年起持续开展多个模块的培训,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双方共同开发网络优质资源共享课程,编制优质教材,实现教学、研究、培训的有机结合。

    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课程体系、考核标准

    根据《2023级五年制中高职贯通培养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学校牵头精心编制了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前三年重点帮助学生建立专业认知感,将高职阶段的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职业生涯规划等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前置到中职阶段学习;后两年拓宽学生的专业面,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学习,通过实训和岗位实习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实现中高职教学内容的有效融通,学校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划分教学单元。中高职院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重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都能获得连贯、系统的知识。同时,共同编写新形态教材,将高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中职阶段的学习内容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教材体系。

    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组建了一体化中高职专业教学团队,开展教改课题和科研课题的专题研究。中高职相关专业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就教学进度、考核办法、教学质量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共同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以课程为载体,共同开发网络优质资源共享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在教学实施方面,学校实现了教学思想、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办法等一体化。中高职教师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课堂教学方法。依据中高职课程之间相互支撑、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合优化原则,对教材、课程及内容进行重组和整合,确保中高职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材、考核评价标准、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全面贯通和衔接。

    此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思政课师资培训暨全校思政课集体备课活动。通过统一学习、集体备课、观摩与研讨等环节,提高教师的政策水平和教学能力,确保思政课程在中高职阶段都能够得到有效实施。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力保障。(范德辉 林凯 于琼琼)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4-06/11/12/ZGJYB20240611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