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贺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三足助力+四方聚焦+五基强化”合力育人
曾小雪 陈珍明 赖飞燕 万茂生 张辉军

    贺州学院围绕广西壮族自治区“碳酸钙低碳产业链示范基地”的千亿产业发展规划,整合资源、对接产业,2016年成立了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碳酸钙学院),2021年获首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现代产业学院(碳酸钙产业学院),学院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地方经济重点发展领域和产业体系,协同各方资源,达到了“三足助力+四方聚焦+五基强化”的高质量育人实效。

    针对传统材化类课程体系偏研究型传授、一些材化类专业教师没有企业背景经历、传统教学缺乏实操性等情况,学院依托碳酸钙全产业链,构建了学习、实训、实习、毕业、顶岗、就业循环回炉式“全域学而思、做中学、融双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探索出“三足助力挖内潜、四方聚焦借外因、五基强化固能力”的育人模式。

    三足助力挖内潜

    通过专业教师及企业导师的合力、校内课堂及企业顶岗的协力、仿真实训及高质特色平台的助力,构建协同共育的强大动能新体系。

    顶层设计协同共育聚合力,推行“校内专业教师全过程、全节点的全域导师制+校外实训、实习、顶岗、就业一体化的企业导师带徒制”。学生受益全覆盖,思政融入全流程,显著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借助三足助力,激活外动力,积蓄内动能。理论教学积极转型与企业对接,学生化被动为主动,提升了内在动力,形成了师生同成长、共进步的良好态势。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齐心助力,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院领导带头讲好开学第一课;吸纳企业工程师,联合推出本科教学的全程导师制。

    校内课堂与企业顶岗协同助力,实践结合就业培育应用型人才,发挥碳酸钙产业优势,改传统“填鸭式”教学为“课堂思辨+厂中游学”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植入产品生产式案例教学,直观呈现专业实用性。

    四方聚焦借外因

    统筹材化大专业、教研协同多平台、纵横产业项目群、校企师资共同体,全力聚焦碳酸钙全产业链,打造成建制的应用型人才培育模式。全面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材化大专业培养,聚焦碳酸钙特色产业链,以需求为导向,寻找产业项目群中地方高校的差异化生存节点,化繁为简,重构材化新工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构建四方聚焦碳酸钙全产业链,主动接轨企业,解决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情况。

    纵横产业项目群,聚焦碳酸钙产业链,牵头参与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和横向课题,以新的研究成果带动学生“双创”教育。

    统筹材化大专业聚焦,将材化专业群与碳酸钙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对接,建立与碳酸钙产业关联的大专业特色课程群。

    校企师资共同体聚焦,教师专业背景和研究方向均以碳酸钙产业为导向,企业导师选聘经验丰富的行业骨干,实施校内全域导师制和校外企业导师带徒制。

    五基强化固能力

    强化教师专业基础技能引领、强化学生下沉基层塑造价值、强化学生思政素质基因培育、强化企业实习顶岗资格基质、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联动基座,为完善协同育人体系提供强力支撑。以五基强化举措,构筑学习、实训、实习、毕业、顶岗、就业循环回炉式“全域学而思、做中学、融双创”的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教师专业基础技能引领,专业教师和企业骨干结合行业前沿动态,为学生每学期作两次职业生涯讲座;强化学生下沉基层塑造价值,以就业课程强化学生先就业后择业、从基层做起的正向价值引导;强化学生思政素质基因培育,通过全程课程思政,融入红色基因,帮助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养;强化企业实习顶岗资格基质,强化企业资质、主营业务、发展前景把关,确保高质量“实习实训顶岗就业一体化”实施;强化校企协同育人联动基座,加强与高质量合作企业的调研联动,保障可持续且畅通的高质量就业。

    以学生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的“优特”组合,叠加“全程导师制”及“实习就业一体化”的特殊性,借助四方资源平台,强化“基础、基层、基因、基质、基座”五基素养能力提升,形成优势互补、内外兼修的良好培优体系。每个痛点,均找到了对应的药方与疗法,也探索出一套地方院校育人的特色新方法。

    实现“线上线下+实验实训+现场车间+双创空间+顶岗就业”的一条龙优化贯通。在专业教学手段和培育流程上根据校情、学情大胆创新:一是将课堂教学搬进企业,化抽象的书本知识于生产实际;二是请企业骨干技术人才走入课堂,将现场问题带入课堂思辨;三是在实验实训开设和毕业设计选题上聚焦企业刚性需求;四是精炼优选学习内容及过程,建成完整的线上慕课及微课程,形成教学形态“百花齐放、内在关联”的全程教学贯通。

    构建了特色鲜明且接地气的“专业+平台+项目+教师+工程师”的多元协同双创共育新生态。利用平台优势,从碳酸钙产业链中寻找出关键技术需求,凝练成科技攻关项目,分解为教师与学生协同创新素材,全程全域吸纳学生参与,结合企业高工的现场指导,产出可落地的创新成果,达到“点石成金”的良好效果。

    育人成果显著

    教师团队成长。学院获批广西第二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院系(B类),教师党支部入选第二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碳酸钙科技服务团队获评贺州市“东融发展贡献奖”先进集体。荣获广西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第三届广西创新争先奖1人,荣获非金属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专利二等奖各1项。

    学生“逢赛摘金”。近三年,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决赛中获9金5银9铜,在2022年和2023年全国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区级选拔赛中共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5项,获团体一等奖1项。

    就业质量优良。学生在相关行业企业实习、就业,单位反馈学生善思考、勤动手、留得住。1名学生入选广西“自强之星”学生励志典型人物。学院连续5年获贺州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2023年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居全校首位。

    (本文系自治区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地方应用型高校新工科化学及材料大类专业‘融通→改造→升华’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XGK202326]、“城校共生:碳酸钙现代产业学院‘三聚焦·三协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探索”阶段性成果)

    (曾小雪 陈珍明 赖飞燕 万茂生 张辉军)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