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河南完善顶层设计、提升干预成效、开展班主任专项培训——
撑起“心”的晴空 促进健康成长
本报记者 庞珂 通讯员 王帅民 代修鹏

    ■共促学生心理健康

    “河南省历来高度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干预成效、凝聚育人共识、营造浓厚氛围,积极构建新时代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格局。”近日,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林亚说。

    完善顶层设计,河南先后印发《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定期召开全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研讨会和推进会;依托河南大学成立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专委会,建成“学术研究+教研指导”的全省教育专家智库;全省建成校园心理辅导室23302个,配备43232名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连续7年深入实施河南省中小学班主任素养提升工程,河南对全体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通过省、市、县、校四级名班主任工作室的有效运行,带动全省班主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连续两年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创新发展工程,通过“五育”并举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建设、河南省中小学德育创新展示活动等,引导各地各校将促进心理健康贯穿育人全过程。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是瞬间产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朝夕之功,必须长期关注。”河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胡全胜说,“我们既要持续关心关注,更要上下联动,不断创新工作途径和方式方法,织密织牢学生心灵成长防护网。”

    郑州市各中小学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级预警网络,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状况,对有心理风险的学生及时识别,建立“一生一档”心理成长档案;洛宁县崇文初级中学立足学校三分之一学生为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负面情绪化解对话,持续开展个案研究,深度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坚持‘五育’并举,促进身心健康”早已是全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的自觉行动和实践路径。

    三门峡市第二小学教师李月燕告诉记者,学校积极践行新课标课程融合和跨学科教学的理念,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打造“美好未来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基础学习力课程、创造力课程、意志品质课程、艺术情感课程及社会成长课程,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第三届河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时间为5月25日—6月24日。其间,各地各校围绕“七个一”开展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举办一场心理健康教育创新实践活动、举办一次考前心理辅导活动、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关爱行动、开展一次教师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活动、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组织参加一次心理健康服务进村(社区)行动,不断提升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帮助学生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