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武汉理工大学用虚拟仿真技术推进思政教育
技术来赋能 课堂更生动
记者 程墨 通讯员 谢小琴 谭立满

    ■数字教育 引领未来

    本报讯(记者 程墨 通讯员 谢小琴 谭立满)借助数字孪生技术,“穿越”到千里之外的港口码头,当一回水手,体验风高浪急的驾驶场景;通过远程操作,“开”着无人车进入矿山、深井及有毒有害等危险复杂环境中作业……在武汉理工大学未来学习中心,一幕幕数字技术赋能教育教学的场景令人耳目一新。

    武汉理工大学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打造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虚拟仿真体验中心、未来学习中心、航海博物馆等“大思政课”平台,学生足不出校,便可“沉浸式、体验式”感悟新时代伟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体悟行业企业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

    “中国智造 科技代言”“穿云筑楼天堑通途”……走进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虚拟仿真体验中心,“走大国强国之路 筑民族复兴伟业”主题展区,港珠澳大桥、C919大飞机等学校科研团队参与建造的大国重器,令人震撼而自豪。该校自动化专业学生彭雨桐说:“身临其境的虚拟现实教学,让我仿佛置身现场,互动的参与感也让学习变得更加深刻和有趣。”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武汉理工大学未来学习中心把现代化行业企业的智能发展、绿色发展等“移”到学校,有力促进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运用数字孪生人机协作平台,学生不用去实验室,可以自己编程下载后远程操控机器人。在未来学习中心船舶远程驾驶体验区,武汉理工大学航海技术2102班学生任哲麟通过“虚实融合”驾驶实训系统,体验与现实完全一致的“数字孪生航道”,了解船舶进出港工作流程,操控仿真拖轮并与真实船舶交互,在混合现实中完成船舶驾驶实训。

    自2023年6月建成开放以来,未来学习中心为师生提供551次体验服务,其中面向校内学生开展育人服务378次,覆盖15700余人;基于育人场景开展“小班化”教学24次,学生“进平台、进团队、进企业”开展延伸学习覆盖500余人。

    “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推动学生更好了解国情民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将所学知识投入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将自身价值自觉融入国家发展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武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信思金表示。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