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论文致谢凝聚了青春的共同记忆
赵桐(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
任孟山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

    新闻回放

    毕业季临近,不少大学生的论文致谢内容进入公众视线,成了“催泪弹”。比如,湖北大学文学院一位毕业生写下一篇“诗经体致谢”,经其导师分享后,在社交媒体迅速走红;有人引用“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等诗句,感谢父母始终做自己最坚实的后盾;也有受益于国家专项计划的大学生,在致谢中感谢党和国家,让自己有机会“从山区小县走出去”……

    主持人语

    论文致谢不仅是基本的学术规范,还是必需的学术礼貌,更是一种情感表达。相对于理性的冷色调的学位论文,致谢的文字是感性的暖色调的呈现。其中,既有写作者自身回望来时路的万千感慨,也有写作者对他人的千般感谢。论文致谢既能体现写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能反映时代进程中的社会印记,是阶段性个人简史,也是阶段性社会简史。在这个意义上讲,产生共鸣、发生共情,算得上是一种必然结果。

    青年说

    在致谢中,学子们用赤诚笔墨表达他们感恩父母、感念师长、感谢朋友的真情。这些熔铸了个人情感的论文致谢,是学生们走完一段重要人生旅程的休止符,也是献给所有帮助、温暖自己的人的礼物,更以催人泪下的感染力凝聚了青春的共同记忆。

    论文致谢是个人成长中珍贵记忆碎片的回顾,分享的不仅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更是写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致谢不仅是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是感谢一直在坚持的自己。毕业生们用现在的开花结果映衬前行中曾遇到的困难与内心受到的煎熬,展现出年轻人的潇洒与朝气。

    论文致谢是青年共同处境的呈现、共有情感的共享,因此,也就能引发个体对那段奋斗岁月的共鸣。致谢由无数个求学、奋斗中欢乐苦闷的时光汇聚而成。在毕业之际,回望来路,才发现已经走了这么远。一篇博士毕业论文致谢开篇写道,“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作者将那些困顿的、感激的往日时光分享给读者,打动了无数人。

    “论文致谢”文体所凝聚的青春共同记忆为年轻人提供有人支持的底气、有人同行的勇气、有所奋斗的志气,汇聚成青年继续前行的动力,激励青年在未来面对困难时重振旗鼓、迎接挑战。“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毕业生们的论文致谢也为后来者构筑了扬帆之风、奔涌之浪,能为他们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提供昂首跋涉、越过山丘的力量。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