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38岁高校教师徐金宝捐献遗体——
“要用自己的身体,给学生上最后一课”
本报记者 史望颖 通讯员 黄合 韩晶晶

    6月4日凌晨3时50分,年仅38岁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师徐金宝去世了。妻子程娜在一旁全程见证了丈夫捐献眼角膜的过程,又亲自随车将他的遗体送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

    “他说,哪怕自己毁灭了,也要用自己的身体,给学生上最后一课。作为老师,他终于如愿了。”程娜说。

    第一次听到遗体捐献,程娜以为丈夫是在开玩笑。

    徐金宝于1986年出生,阳光、谦逊、热爱生活,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

    去年12月,徐金宝坐在程娜对面,表情严肃:“如果我去世了,我想捐献眼角膜和遗体,希望得到你的同意。”

    那个时候,徐金宝确诊胆管癌仅3个月。看着眼前因生病化疗而日益憔悴的丈夫,程娜最终选择支持他的决定。

    “在我们接收的遗体里,以60岁—90岁的为主。像徐老师这样的年纪,确实比较少见。”浙江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实验室姜老师说。

    “我跟妈妈和婆婆说,你们的儿子在做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是我们全家人的榜样和骄傲。以后等孩子长大了,我也会告诉他们,你们的爸爸是一个伟大的人。”程娜说。

    凌晨4时接到噩耗时,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仇芳还在睡梦中。“真没想过会这么快!明明还这么年轻!”说到这里,仇芳不禁深深叹气。

    去年10月5日,她收到徐金宝的微信,为近期不能正常工作表示歉意。仅仅6天后,回家休养的徐金宝,便选择回到学校。

    “我劝过他,身体第一,一些班导师、工会的事情就不要做了,专心治疗。但那个时候,徐老师不想麻烦别人,就一直上课带班,坚持要把这些工作完成。”仇芳说。

    2019年9月,徐金宝入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从事水性涂料、胶黏剂和空气净化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对学生的关心、对科研的专注、对工作的负责体现在日常的点点滴滴。

    5年时间里,他先后负责多项产学研项目和宁波市重点工业项目,多项成果转化产品入选宁波市重点自主创新产品目录,累计获授权专利32项,发表论文11篇,起草浙江制造标准1项、团体标准6项,参与起草国家、行业标准15项。

    “徐老师之前都没把病情告诉学生。刚刚下午好几个同学来找我,说着说着就哭了……”“00后”郭梦蝶是高分子211班的班导师助理,也是徐金宝的科研助手。高分子211班,是徐金宝从2021年开始一路带上来的班级,也是他作为班导师倾注了很多心血的班级。

    在郭梦蝶的记忆里,徐金宝是一名非常自律、非常努力的老师。“一般高校教师都是双休,但徐老师大都只休息半天,其他的时间,都在工作。”郭梦蝶说。

    等到学院下发通知,高分子211班的学生们才知道真相。此时,他们才明白他们的好老师徐金宝去年年底写下的那条微信的含义:“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