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智慧海浪”奔涌向前
——青岛西海岸新区以智慧教育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纪实
本报记者 王阳 禹跃昆

    ■数字教育 引领未来    

    黄海之滨,风起浪涌,漫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下称新区)的海岸上,只见阵阵波浪急切地向沙滩涌来,势如万马奔腾。

    惊涛拍岸,教育数字化的东风在新区掀起一阵阵奔涌向前的“智慧海浪”:网络万兆到校园,师生免费配置平板;中小学校长、教师全员参加信息化培训;中小学前赴后继打造智慧校园……

    数字基座,政府来搭建

    对于新区实验初中而言,教育教学的转折时刻,是在2011年到来的。这一年,学校购置了一批平板,以一个班为实验点,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的融合之道,随后推向全校。

    “那时候,就像摸着石头过河。”新区实验初中校长刘光平回想起当初的景象仍十分感慨。起初,教师拿着平板犯愁如何上课;有时课讲到一半,网络又卡顿……从教学、教研到教改,处处都有难题。

    为了啃下硬骨头,学校每周开例会研究、对全体教师进行信息化培训、与企业反复沟通交流。渐渐地,平板教学取代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之变”也带来了“教学之变”:课前,教师收集学生的预习成果,有效备课;课中,教师利用平板划重点、分层推送等功能,精准指导;课后,学科的重难点被拆解,录制成微课,学生哪里不会就反复看。

    教学提质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受益、家长认可,新区实验初中的自发探索很快引起新区的关注。

    如何让智慧教育由“一团火”变为“满天星”?2019年12月,新区成立了智慧教育指导中心,统筹全区智慧教育工作,全域启动“因材施教”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应用项目建设。

    就这样,一所学校的试水转变为一个区的探索。

    为尽快驶入数字化教育的新赛道,新区加大资金投入,首先是为全区学校干部、教师、学生统一配备平板,并且全部免费。之后,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确保网络不断线。新区建成155所智慧学校、4888个智慧教室,城乡学校实现全覆盖,教师机、学生机互联互通。大量优质的微课、课例、题库等教育教学资源也同步引入,成为教师备授课时随手可用的“素材库”。

    “数字基座”的关键在于互联互通。本着“应用为王”的理念,新区搭建综合性“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上与国家、省、市平台互通,下与区内39个应用互联,实现教育系统、学校内部、班级内外管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让数据在各平台间畅通无阻地流动。

    智慧课堂,教师全参与

    全员练兵,一个不漏。新区从2019年起,连续4年在暑期开展信息素养“全员大练兵”,让中小学所有校长、教师掌握和使用信息化技术。

    “以考代练,‘全员大练兵’的标准逐年提高。”新区智慧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任萌介绍,2020年是第一年,如同赶鸭子上架,要求教师尽快掌握技术,上手就要能用;2021年,要求教师全面将智慧课堂融入课前、课中和课后的教学。

    “困难都是想象出来的。年轻教师积极拥抱技术,老教师也一点没掉队。”任萌说,“区内校长、中层干部、教师从理论到实操逐一过关。”

    从全面参与、深入了解,到按教学所需实现定制化、个性化,对数字化技术,教师从“不适应”变成了“离不开”。

    “课堂教学随堂监测”实验项目是新区着力打造的“旗舰工程”,对学情进行实时监测,并按照数据的变化即时决策。教师根据教学平板即时反馈的作答数据,精准分析出学生认知“盲区”,然后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强化。

    作业也在走向智慧化,西海岸一中为学生建立“一生一策”线上错题本,根据学生的知识薄弱点推送个性化习题,减少重复练习,提升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被点燃兴趣的教师成了研究信息化应用的“发烧友”,专注于“让掌握的技术更适用于学生”。

    几何之难,难在它的抽象。让学生亲身感受几何的魅力,这是实验初中数学教师刘同军应用数智化软件——“几何画板”的初衷。

    “点、线、面的结合千变万化,可以组成很多不同的几何图形。”在电脑上,刘同军利用“画板”,使静态的图形变为动态。课本上的数学公式和定律在“几何画板”上,马上变得立体化、生动化。

    接下来,学生实际“操作”几何图形,任意拖动图形、观察图形、猜测并验证,增加对各种图形的感性认识。

    高中学段“英语:基于SPOC的高中英语智慧课堂”、初中学段“历史:历史教学参与沉浸式模式”……翻开《青岛西海岸新区教与学模式案例集》,呈现了近年来新区中小学各个学科教师应用智慧课堂的典型案例共52个。在新区,信息化技术已经全面融入各学科教学全过程。教师的素养提升和教学实践形成双向促动,最大的受益者则是新区的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优质资源也跨越空间畅通流动,让城乡孩子不在一地,却能同上一堂课。

    听着屏幕那头衡山路小学音乐教师的讲解,北庄小学四年级学生眼里满是兴奋。早在课程开始前,北庄小学教师秦亚楠就已经和衡山路小学教师交流了学生学情和课程安排,在课上熟练地引导着学生进行音乐训练。

    北庄小学和衡山路小学同属于珠江路小学教育集团。借助信息化设备,集团针对北庄小学定期开展“同步课堂”活动,解决优质教师缺乏、特色教师不全的问题。这也让北庄小学这所农村校近年来实现生源回流,学生数量增长近一倍。

    智慧校园,校长唱主角

    2022年,是新区开展信息素养“全员大练兵”的第3年。这一年,从教师中抽取30%参加测试,而校长、中层干部却要求全体检测,一个不漏。2023年也是如此,这是为何?

    “侧重点不一样。新区发展智慧教育的重点之一是培养校长的数字领导力。”任萌说,新区对校长的要求更高,考核校长是否擅长分析数据并进行教育决策。“新区抓校长这一关键群体,就是要让校长因校制宜,引领智慧教育的航向。”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校长在新区智慧教育的矿藏里,不断掘到宝。

    奋进路初级中学校长邢云飞一直有个“因材施教”的梦,而智慧教育为他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桨。针对不同学科的学生学情差异大、教学效果难以研判等问题,该校应用智慧教育平台精准把握学生学情,针对语数外不同学科实施“分层教学,走班上课”,对学生实施最合适、最有效的教学。

    如何打造家长放心的安全餐?双语小学校长杨世臣表示,菜蔬肉蛋奶进校,由家长代表、厨师长、餐厅管理员等组成的验货小组验货,其间全程录像,并实时上传至智慧管理平台。原料进入后厨后,食材准备、制作过程被全程监控,并链接智慧管理平台,保证每一顿餐食都能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太行山路小学每年为每名学生进行4次视力检测,把检测数据导入学校的近视防控平台,通过常态化的数据筛查及自动评估系统,进行初步观测、预警、家庭防控指导、提前干预,形成了以数据为驱动的校园近视防控体系。

    区级层面,新区通过区校一体化的“大数据洞察系统”,对全区管理、教学、资源等应用产生的数据进行快速提取、统一加工、实时分析,辅助教育监管决策,指导教学教研工作,让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更“智慧”。

    如今,智慧教育渗透在新区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搭建起丰富、立体的应用场景。

    新区教育数字化的下一步方向在哪儿?“新区还将着力夯实智能教育环境基础,推进资源建设、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创新,不断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区教体局局长于瑞泳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