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月薪上万的陪伴师是解药还是迷雾?
陆莎

    近期,一种新兴职业——“陪伴师”悄然兴起,他们以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为儿童提供个性化陪伴与成长指导,月薪甚至高达上万元,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双职工家庭的增多,父母忙于工作,往往难以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日常陪伴和教育中。家长时间分配紧张,导致对孩子高质量陪伴的需求日益增长。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关注学业成绩。他们认识到,孩子的情感支持、社交技能、心理健康等非学业领域同样重要。不少家长担忧自己缺乏足够的教育方法来引导孩子,故而寻求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陪伴师,以期望给予孩子更多的助力。

    陪伴师的出现,侧面反映了社会对于儿童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重视程度的提升,从单纯的考试成绩转向全面的个体成长支持。陪伴师的出现也为忙碌的现代家庭、焦虑的家长们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高薪的背后,是市场需求与专业服务价值的体现。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陪伴师行业规范发展的讨论。陪伴师尚未列入相关职业目录、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昂的服务费用等成为讨论的焦点。

    尽管专业陪伴服务有其独特价值,但也可能带来依赖性增强、家庭角色模糊等问题。对于家长而言,理性地利用这一资源,平衡好陪伴服务与亲子养育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教育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家长自身也应不断学习育儿知识、心理学常识,提升教育子女的能力。同时加强家庭内部的情感沟通,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才是孩子健康成长最坚实的基石。即便有专业陪伴师的介入,家长仍应保持对孩子成长过程的深度参与,定期与陪伴师沟通孩子的进步、遇到的问题以及调整教育策略。

    此外,为保障服务质量和家长权益,相关部门亟须规范陪伴师行业的准入标准、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以及后续的持续教育机制。通过标准化考试、资质认证等方式,确保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及实操技能,为行业树立专业标杆。在规范行业发展的同时,也需加强对公众的正面育儿观念引导。通过媒体宣传、社区讲座、在线课程等多种形式,普及科学育儿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陪伴的质量而非时间的长短才是关键,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有效的亲子互动。

    陪伴师月薪上万的现象,既是现代家庭教育需求多元化的反映,也映射出社会对于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渴望与焦虑。解决育儿焦虑,构建更加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需要我们从多维度出发,既肯定专业服务的价值,也不忘家庭教育的本质,共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育儿之道。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