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地理眼”看家乡 知之深爱之切
——深圳市宝安区初中地理实践育人14年探索剪影
邹金伟 丁继昭

    ■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探索

    实地调查海上世界,感受改革开放巨大成就;实地探访人才公园,感悟人才在深圳城市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实地调研深圳湾红树林,见证深圳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乡土地理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真正从生活中观察、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实地考察深爱的城市,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开阔视野,更加热爱家乡。”深圳市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集团)学生孔姝然说。

    孔姝然是宝安区推进乡土地理实践众多学生中的一员,是宝安区教育部门、教育科学研究院大力推进学科育人方式变革的缩影。14年来,宝安区教科院初中地理教研团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运用地理核心知识认知家乡”为育人路径,以“地理眼”看家乡主题实践活动为育人载体,系统构建乡土地理实践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样例,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宝安区教科院初中地理兼研学实践教研员邹金伟调研发现,新一轮课程改革着力推进以学科实践为标志的育人方式变革。地理实践活动设计质低、实施量少、本土化开展难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自己生活多年的区域缺乏深入认知。

    如何突破以上难题?宝安区教科院初中地理教研团队在邹金伟的带领下,依托宝安区初中地理“薪火计划”骨干教师提升项目,在东北师范大学专家团队指导下,基于地理思想方法深入剖析学科本质,结合深圳市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以“知之深”为切入点,系统梳理“地理眼”看家乡的实践活动主题,构建“五环节三阶段”实践育人模式。

    “地理眼”即地理视角,指围绕“5W”地理问题,即家乡在哪里(Where)、家乡是什么样子(What)、家乡为什么是这个样子(Why)、家乡有哪些变化(When)、家乡的变化与哪些要素有关联(Which),提炼出五大地理核心知识:地理位置、特征、成因、过程和联系。

    “看家乡”围绕家乡的自然生态、产业发展、环境变迁、民俗文化等,搭建核心主题实践单元。团队充分挖掘、运用深圳独特的乡土地理资源,帮助学生认识乡土环境,关注家乡发展变化,增强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奋发图强的使命感。

    “乡土地理实践不仅是学科知识的应用,更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沃土。”研究团队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眼”,在家乡的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取得了“对家乡知之甚深”的教育效果;以“爱之切”为落脚点,在对家乡“知之深”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及责任感,取得了对家乡“爱之愈切”的教育效果。

    为在更大范围辐射引领更多师生发展,宝安区教科院初中地理教研团队建立了基于乡土的育人课程资源库,将区域资源转化为实践资源,推行区域“一校一品”实践活动育人推广范式。目前,已有超过20万人次学生参与乡土地理实践,在走读深圳、发现深圳等实践中,回望深圳巨变,领悟特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邹金伟团队以广东省教研基地、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地理眼’看家乡”学校联盟,以点带面,惠及省、市、区内外200多所学校。团队还赴新疆喀什、江西赣州等地推广“地理眼”看家乡的实践经验,开展讲座百余场。

    2022年1月,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南方教研大讲堂”展出了邹金伟团队研究成果“深圳湾城市建设与发展”。乡土实践案例获得全国乡土地理大赛一等奖,并多次在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委会综合学术年会、中国地理学会年会上进行分享。

    2024年4月,邹金伟被喀什市教育部门特聘为喀什市初中地理专家,深入喀什市第三中学、第十八中学等多所学校及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深塔中学,具体指导“地理眼”看家乡实践育人活动的开展。当地学生对家乡“知之深 爱之切 建之志”,立志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受益于“地理眼”看家乡育人范式,联盟学校宝安中学(集团)海滨中学学生获得市级以上奖励逾100人次,联盟学校一批教师成为市区名师,踏上职业发展的“星光大道”。海乐实验学校吕默瑶等多位教师获得广东省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超100人次教师在国家、省级比赛中获奖,其中实践课例入选2023年国家教育部门“基础教育精品课”。

    为给更多学校地理实践教育探路领航,14年来,团队总结归纳实践经验,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乡土地理教学中心理地图的构建方法探讨》等60多篇论文,出版实践类著作6部,获得第十一届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以及深圳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

    “未来,通过‘大学—教科院—中小学校’研究模式深入推进,还会产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东北师范大学博士丁继昭说。“地理眼”看家乡已成为深圳本土教育育人方式变革的示范。如今,其模式做法如同蒲公英,在更多学校生根开花,引导更多学生用自己的“地理眼”,去观察、去思考,热爱养育他们的土地,让实践的力量在育人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邹金伟 丁继昭)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