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安康学院
深化教改 培养应用型英语师范人才
张哲华

    安康学院扎根秦巴山区,确立了“服务基础教育、服务‘三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方向,坚定走地方化、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道路,发挥师范教育办学特色,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积极探索师范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质量、办学声誉和社会满意度全面显著提升。近年来,安康学院结合办学实际,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广泛调研人才市场需求、充分吸纳兄弟院校师范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容研究、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夯实实践育人举措,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取得了良好成效。

    加强政策理论学习

    转变教育教学理念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结合地方高校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办学宗旨,树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深入人才市场调研,及时优化课程设置,加强校地校校合作,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邀请教育行业、高校专家参与,修订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做好师范生培养顶层设计,使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基于此,英语专业先后获批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综改专业、一流专业,进入学校第二批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行列,完成与师范专业认证要求相符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获批“安康学院英语专业能力标准建设与专业能力测试研究”等5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发表《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新时代地方高校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范生毕业论文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以英语专业为例》《地方高校师范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索——以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课程为例》等5篇论文,《情怀涵养 六双协同 双向贯通——山区乡村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理念引领、实践为要、能力聚焦、知行合一”的地方高校师范生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与实践》《地方本科高校英语师范专业“五位一体”毕业论文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4项省级、校级教学成果奖。

    以课程建设为抓手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聘请中小学一线教学骨干参与课程建设,构建校内外专兼结合的师资共同体,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多维度形成一批教改示范课、“双师”课、混改课、考改课等,紧密对接基础教育教师岗位需要,为应用型英语师范生培养奠定基础。近年来,形成了英语师范生“双导师制”和4门“双师”课程;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线上资源,构建线上课程和混合课程,建成学校首批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1门,“英语学科教学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2门课程获评省级线上精品课程并在中国大学慕课和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运行多期,成效良好;教师主持完成校级教改示范课6门、混改课程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积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以产出为导向,以能力考核为核心,10余门课程参与考核方式改革,助力师范生应用能力培养。

    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加强专业教材资源建设

    学校英语专业聚焦应用型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内容的研究、优化与整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校本教材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选用优秀规划教材,组建团队自编一批应用性与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先后编写出版《英语专业导论》(第1版、第2版)、《实用中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第1版、第2版)、《英语师范生学习导论》、《英语写作基础教程》、《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程》、《大学生英语实训指导教程》、《中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导论》和《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教程》10部专业教材,获得陕西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项、校级教材成果二等奖1项。

    夯实实践教学环节

    创新实践教学育人模式

    英语专业强化校地合作,聚焦学生教育教学能力,创新教师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在全校率先开设“卓越英语教师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汉语言文学、数学、小学教育等其他多个师范专业成立“卓越教师实验班”,改革传统师范生实践育人模式;结合师范生教师职业方向,积极探索替代师范生毕业论文的其他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式,制定《英语师范生毕业论文改革实施方案》,持续开展毕业论文模式改革;围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增强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狠抓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训练,以赛促学,定期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先后有近百名学生在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大赛、“华文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陕西高等学校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奖。

    校地共建教育实习基地

    加强人才培养保障

    教育实习是合格中学英语教师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是培养合格中学英语教师的重要教学条件保障。优质的教育实习实训基地更是地方高校的重要办学资源。学校先后与安康市汉滨高级中学、汉滨区五里九年制学校、汉滨高级中学西校区、汉滨区建民初级中学等合作,签订专业共建协议,为英语专业师范生教育教学实践搭建良好平台。近年来,依托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先后派出近千人次学生开展校外教育见习、实习、研习等实践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校校协同开展教育研究

    共同服务基础教育

    高校和中学联合开展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已成为应用型地方高校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安康学院审时度势,抓住学校转型发展机遇,积极和本市地方中小学与教学研究部门合作,开展基础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共同服务地方外语基础教育。联合安康市中小学英语教师成功申报4项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5项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与安康市中小学英语教师共同编写出版了《实用中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中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导论》《班主任工作技能训练教程》等教师教育类教材。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实践,安康学院英语专业在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课程与教材资源建设、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培养了一批英语语言基础扎实、教师职业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中学英语教师,得到了社会用人单位好评,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作出了积极贡献,彰显了学校师范教育办学特色和服务基础教育的办学理念。

    (本文系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024年度“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重点研究项目“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英语专业师范生培养模式探究”[项目编号2024HZ0833]的研究成果)

    (张哲华)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