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东营市东营区提高师生阅读质量、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打造共生共美的教育生态
本报记者 魏海政 通讯员 张桂玲 季俊昌

    “东营,很生态!这生态指的不只是地理环境,还有我们的教育改革发展。”近日,谈起自己的家乡和教育,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教育局局长齐方国脸上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齐方国是一位典型的、略显粗犷的山东汉子,声音略带沙哑却很有穿透力。“我们追求的理想教育生态,就是一幅生命成长的多种形态、多种关系,相互依存、彼此支撑的‘共生共美’画卷。”齐方国说。这也是他理想中的、正在逐渐变成现实的区域教育蓝图。

    2023年7月,东营区承办了“为中国未来而读——2023阅读行动研讨会”,近600人现场参加,近25万人次在线观看;2023年10月,全省黄河文化育人资源的整合与运用现场会在东营区第一中学举办。2023年12月,中国教育报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揭晓,齐方国作为全国唯一一位教育局长上榜。

    一个人口不足60万的小城,教育何以会在全省全国频频“出圈”?

    “这要从我们的共生教育说起。”齐方国说,“所谓‘共生教育’,就是要关照人的整体性存在,尊重人的现实生活,唤醒人的生命意义,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而要实现教育的唤醒功能,阅读是必由之路。”

    2021年,担任东营区教育局局长后,齐方国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提高学校藏书量、推动师生阅读作为头号工程来抓。

    几年下来,筹资1000余万元,东营区为全区40所中小学图书馆添置图书23.5万册,为每所学校配上了校园阅览区、班级图书角、电子阅读室、楼角书吧。

    硬件够“硬”了,如何提高阅读质量?东营区发起“家庭藏书”进校园、“家校藏书”漂流等活动,贯通家庭、学校、社会藏书资源,让好书真正从书架上“走到师生家长的手中”。

    “有什么样的评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评价的导向决定了一方区域的教育生态。”齐方国认为,要打造“共生共美”的教育生态,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在科学评价指挥棒的引领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生态。

    如何走出片面追求分数和成绩的困局?2022年,东营区专门组织骨干力量,启动实施教育评价改革工程,于2023年10月出台了3套教育评价体系。

    “3套评价体系的53个指标,涵盖了中小学、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3个层面,每套指标体系分为若干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齐方国表示,不搞统一模式,实施分类分层评价,注重增值性评价结果导向,引导各学校看起点、比进步。通过科学的学校、教师、学生评价导向,东营区树立了看发展、比进步的教育改革发展生态。

    “课改,要从改课开始。”齐方国深谙“向课堂要质量”的重要性。聚力打造具有东营黄蓝交汇生态气韵的“共生课堂”,正是通往“共生共美”教育的一条绿色通途。

    “共生课堂”的精髓在哪里?黄河中学教师赵志双在道德与法治课“我们与法律同行”课堂上,紧紧围绕“打造生本化、校本化的活动课堂”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如情景剧表演、“生活小考场”、“相机下的乱象”等,孩子们沉浸在情境中,学得兴致盎然。

    通过“一校一模”“一校一品”的“共生课堂”建设实践,东营区步步深入营造良好课堂育人生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学校通过现场观察、视频回溯等形式,开展课堂教学的观测与评价,并采集教学实时数据,基于问题与数据,进行定性定量的实证研究。”东营区胜利六中校长张志湖告诉记者,“这样能有效促使课堂教学改进成为常态,让‘共生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绿洲。”

    “我们将立足黄河入海口区域黄蓝交汇的区域特色,持续深入实践‘共生共美’教育教学改革及教育改革发展生态建设,以开放包容、勤恳扎实的姿态和实践,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齐方国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