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把毕业设计“写”在绩溪乡村
本报记者 王志鹏 通讯员 殷晓雨

    ■在一线

    5月31日是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艺术设计系学生提交毕业设计的截止时间,121名学生围绕安徽省绩溪县的文旅形象、企业品牌、包装推广、文创开发等开展设计。

    指导教师唐洪亚翻阅学生作品,忽地被一张照片吸引,上面有一株如油画般的乌桕树,黝黑的枝干上生长着红的叶、绿的叶、黄的叶,似乎在向远道而来的客人招手,思绪瞬间被拉回到了去年深秋。

    那时,学院的教师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特长,让学生的毕业实习更有意义、更接“地气”,真正为乡村振兴作些贡献?

    他们最终决定,将部分学生带到绩溪当地村镇,让学生结合乡村振兴建设、非遗文化传承以及制约当地发展的痛点问题开展调研,把毕业设计“真题实做”在乡村振兴一线。

    深秋时节,唐洪亚来到绩溪进行前期调研。当看见多彩的乌桕树、古朴的村落,深受震撼,感慨道:“绩溪拥有秀美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底蕴,真是做毕业设计的好地方。”

    他回来之后,将前期调研情况告知学生,学生个个摩拳擦掌。“定什么选题是比较有挑战的,因为真正的痛点不一定直观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学生汪言翻阅绩溪大量的文史材料、实地走访了当地很多村民后发现,绩溪“墙头画”文化拥有悠长的历史,但由于当地保护不足、宣传力度较弱,很多村民不了解,他因此把它定为自己的设计题目。

    “我在设计中充分运用当地木材,变废为宝,打破传统审美观念,将其组装成一堵马头墙的造型,中间装有透明亚克力板,通过激光雕刻有墙头画题材的胶片,可以邀请当地村民和游客在亚克力板上绘画创作。”第一次把自己的设计作品变成了实际项目,就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和点赞,这让汪言成就感满满,“我希望更多人重新认识和了解墙头画,让徽文化传播得更远”。

    和汪言的选择相似,黄欣宇、李嘉慧、陈文轩、齐文涛等同学分别将龙川文化、绩溪传统宫灯、上庄徽墨传承、家朋村飏灯等作为毕业设计选题,而郑晓倩和杨明洁则更多关注艺术设计如何服务乡村特殊人群。郑晓倩认为,留守儿童的美育教育资源匮乏,于是在策划和设计中邀请了当地留守儿童与她一起共同制作景观装饰,让孩子们在创作过程中享受具有乡土特色的美育文化。杨明洁选择的是纤维艺术景观,在作品落地过程中,她邀请当地部分留守妇女一起完成作品,希望能帮助她们掌握一项新技能。

    绩溪县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冯瑞虹亲眼见证了大半年来学生的努力,竖起大拇指赞道:“这些景观装置艺术不仅极大美化了乡村环境,也解决了非遗的现代传承、乡村环境美化等实际问题,更为我们因地制宜整合文化资源、进一步拓展校地合作提供了新思路。”

    翻阅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照片,该院党委书记江正君欣慰地说:“学生学习、调研和实践创作的过程,也是思政美育、劳动教育、传承传统文化、涵养家国情怀充分融合的过程。我们的人才培养,就是要让学生深入基层、了解‘三农’,在田间地头的切身体验中,洞悉乡土民情,厚植爱农情怀。”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