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始建于1929年,是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百年实小的办学历程,积淀下丰盈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传承。学校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五育”并举教育思想,追寻“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直以来,学校积极引领教师执着于课堂的教学研究,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先后提出激活课堂、让学课堂、会学课堂、生动课堂等教学主张。新时期,作为江苏省“双减”示范校,学校在“暖认知”视角下持续探索打造“活泼泼的课堂”,开展新的儿童学习样态的实践与教学研究。
“暖认知”是加拿大社会心理学家齐瓦·孔达提出的认知理论,指在理智基础上的有动力的认知、有情感的认知、有温度的认知,强调认知过程的情感浸润、情境交互与协同合作。“暖认知”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一种和谐的教学生态和快乐的学习情绪,它将知识的建构与积极的情感体验相融合,形成一种主动建构的、自我调节的、情境体验的、生生互动的学与教的样态。“暖认知”融入了情感和愿望的因素,学习过程更容易被学习者悦纳,所习得的知识技能也更容易迁移运用,不容易遗忘。“暖认知”视角下的课堂从“知识中心”走向“儿童发展”,充分挖掘教学中能激发儿童积极情绪与学习意愿的内容,激发儿童学习热情,促使他们以积极心态和饱满情绪投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
以“暖认知”为视角,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学校力图通过立体化的互动、趣味性的活动、高阶性的任务、生动式的评价,形成属于儿童的、自由的、真实的、生动的、和谐的课堂——“活泼泼的课堂”。
“活泼泼的课堂”坚持儿童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鹤琴先生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教学要为儿童好学而施教,让儿童站到课堂的中央,激发儿童主动本能的力量,建构教学的新的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发展儿童的思维和情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关注儿童生命的发展。
“活泼泼的课堂”坚持将课堂作为育人的主阵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强化课程思想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全面落实并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课堂应充分激发儿童主动地学、合作地学、生成地学,自主产生形成一种向上的生长力,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以境生情,以情动情,从而推动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眼中有儿童”,要从儿童的视角去设计、审视自己的课堂,不断琢磨“理解儿童、支持学习”的教学策略,用儿童需要的、喜欢的、简明的方式开展教学,不断激发儿童内心的生动与活泼,将不同学科的课堂汇聚成一幅儿童学习的生动画卷,支撑着儿童自我的、独特的、完整的生命成长。在教学实践探索中,学校先后提出了基于不同学科教学特点的“活泼泼的课堂”的具体模式,如语文学科的“生生互动课堂教学”,数学学科的“四自生态课堂教学”,英语学科的“四有课堂教学”,科学学科的“双螺旋教学”,等等。
“活泼泼的课堂”坚持多向互动的育人过程。学校始终以提升儿童学习力为目标,通过科学、友好、多元互动,促进儿童语言表达生动有序,思维探究生动自主,操作活动生动有为,课堂氛围生动和谐,师生情感生动融合。在“活泼泼的课堂”上,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更多呈现的是开放自由、合作交流、切磋分享的多向多维互动。“活泼泼的课堂”更加契合、顺应儿童学习的天性与个性,让儿童在被尊重、被关注、被温暖的良好心理状态下,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汲取知识营养,分享学习感悟,获得情感体验,实现生命成长。
“活泼泼的课堂”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让课堂更好地服务于儿童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习力的提升。“暖认知”视角下的“活泼泼的课堂”不仅指向知识学习,更指向儿童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的培育。“活泼泼的课堂”旨在不断激发儿童的潜能,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以促进儿童多元高效的互动,推动儿童高阶思维发展,关爱儿童心灵,让儿童的生命成长更具活力、更有魅力,让“活泼泼的生命”在“活泼泼的课堂”中“活泼泼地绽放”。
(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