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夯实基础教育基点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专访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
本报记者 刘博智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专家访谈

    2023年5月29日,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搞得越扎实,教育强国步伐就越稳、后劲就越足。

    如何发挥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点作用?如何推动“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少年儿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的“十六字”总要求。刘希娅说:“目前,中小学要严格按照‘十六字’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全方位、全流程,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刘希娅认为,既要兼顾不同学段的特殊性,也要抓住一致性。刘希娅表示,无论在中学还是小学,都尽量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日常情境、日常生活中受到一些启发、受到一些触动。小学阶段孩子们社会经验比较少,思政教育要更多辅以活动化内容,融进各个学科。中学相对小学来说孩子的心智更成熟、更理性,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科思政,加强对孩子们青春期身心发展的关注与关照,引导孩子们做科学的人生规划。

    “五育”并举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鲜明特征。“五育”并举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刘希娅认为,一要坚守育人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无论是区域还是学校,都要树立科学的政绩观,摒弃功利性的人才观、质量观。二要高质量不折不扣落实国家课程。学校首先要保障开足开齐每门课程,让孩子们在义务教育阶段9552节常态课中,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三要优化学生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孩子不同的成长方向、成长节奏都能得到最大化支持,不辜负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

    在基础教育阶段,创新性思维品质的培养要面向所有孩子,要着力保护孩子们本来就有的好奇、热爱,喜欢动手探究等创新潜质。刘希娅认为,要形成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共识。要观察具有探索性、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学生集中表现出哪些特质,纠正将具有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等同于考高分、奥数获奖的片面认识。一方面,让孩子们做自己,保持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也要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对生活、对大自然、对社会充满主动关注、参与的愿望。要培养孩子们有一项或多项自己的兴趣,保持一份热爱,牵动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激发内在的活力、动力和潜力。

    另一方面,还要创造更加包容、开放、自主的成长环境。刘希娅介绍:“在谢家湾学校,我们特别注重给孩子们自在自主又促进自律的,还能很好地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机制。我们在学校里会为孩子们搭建大量以表现性评价为主的展示平台,以积极的校园生态给每一个孩子成长机会,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以可持续的未来眼光看待和支持每一个孩子。”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有着怎样的生命状态,孩子们就会有着怎样的学习状态,学校也就有怎样的办学状态。

    对于如何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刘希娅认为,要探索降低生师比,加强编制保障,配备充足的师资。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新高考新中考导向下,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深入地进行专业研究,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以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迁移转化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等。同时,还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培训。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讲,营造一个追求专业发展的生态,培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培训的内容既有关于家国情怀、职业理解的,也有课程教学、育人策略方面的。还要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在自我成长的专业发展中,消解职业倦怠感。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